都大與我 第六期 (2023年11月) 第16頁至第17頁

首頁 香港都會大學簡介 大學刊物 都大與我 都大與我 第六期 (2023年11月) 第16頁至第17頁

何陳婉珍粵劇研藝中心成立

推動粵劇翻譯、研究及公眾教育

粵劇是廣東地區的主要戲曲劇種,題材海納百川,靈活多變,因而能夠雅俗共賞,上世紀 30 至 70 年代在香港蓬勃發展。2009 年,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藝術文化價值在國際舞台上受到肯定。儘管如此,隨着社會時代變遷,年輕一輩普遍對粵劇比較陌生。本校的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一直通過舉辦各種活動推廣粵劇文化。近期,大學喜獲香港粵劇藝術團創辦人何陳婉珍博士慷慨捐款,成立「何陳婉珍粵劇研藝中心」,更全面推動粵劇發展。

成立典禮暨粵劇折子戲專場

研藝中心的成立典禮於 8 月 19 日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隆重舉行,當日同場上演「學研粵藝 • 劇粹炫輝」粵劇折子戲專場,請來名伶阮兆輝、龍貫天和南鳳連同多位新秀一同獻技,並由粵劇界殿堂級音樂大師朱慶祥博士擔任特邀音樂領導,盡展粵劇藝術魅力。此外,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中聯辦宣傳文體部副部長張國義和何陳婉珍博士應邀蒞臨主禮。

精品翻譯 創新研究

顧名思義,粵劇研藝中心包含「研究」和「藝術」的元素。兩者以研究為先,將涵蓋粵劇唱腔、傳承、劇本欣賞等範疇,尤以劇本和折子戲的英語翻譯為重。中心主任陳家愉博士表示:「我們會走『精選』路線,不一定進行全篇翻譯,而會考慮文化意蘊、大眾覆蓋面等因素,選取現時未有英譯本的粵劇劇本、折子戲,或抽取精華部分,特別是香港古本等。」

中心將建立翻譯團隊,邀請已畢業的優秀本科生和碩士生加入,並計劃把成品放在網上平台,以及選取作品進行「翻譯後」研究,包括分析翻譯技巧、箇中文化典故、參考資料等,再將資料電腦化存檔。現時本港已有不少人從事粵劇研究,陳博士嘗試引入西方的角度,對粵劇作出創新的詮釋,期望翻譯項目和嶄新的研究角度能吸引更多海內外人士關注粵劇,促進文化藝術交流。

藉導賞教育大眾

除了進行翻譯和研究,研藝中心亦肩負教育的重任。本校自 2021 年起開辦粵劇通識課程,中心現正把其中的原有課程更新,再將內容整合為粵劇文化導賞網上課程,讓大眾報讀。陳博士說:「我們會選取大眾感興趣的題材,如粵劇的文化背景、文化典故等,善用多媒體渠道增進公眾對粵劇的了解,又會積極考慮推出英語導賞,希望能接觸不同的受眾。」未來,中心或會與劇團合作舉行海外演出,並邀請學生參與製作或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