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公佈

人文社會科學院 研究 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 消息公佈
 
《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通訊》榮獲香港設計師協會頒「最佳品牌形象大獎」
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代表獲邀出席由香港設計師協會(HKDA)舉辦的香港設計峰會2025,峰會於2025年4月25日在天際100環球貿易廣場100樓舉行。中心出版之《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通訊》於當日榮獲由香港設計師協會主辦的BDA 品牌大獎2025的「最佳品牌形象大獎」,並由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行政及發展)及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主任梁慕靈博士、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創意藝術學系高級講師及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委員劉文英女士,以及《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通訊》系列設計團隊On Your Mark設計實驗室代表上台領獎。中心亦以得獎品牌身分參展香港設計峰會2025貿易展覽,於會場展示《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通訊》系列。
是次香港設計峰會2025以「設計探索:構想創造力的未來」為題,是香港最具規模的頂尖設計商業盛事;而BDA 品牌大獎是唯一一個由歷史悠久的香港設計師協會認可的品牌設計獎項,以表彰設計領先的品牌,它在專業設計師和行業領導者的評審下推廣優秀和富有創意的品牌設計,而評審以「品版形象」、「巿場價值」、「永續發展」、「科技及創新」及「用戶體驗」五大要點為準則。
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以發揚中華文化為宗旨,定位為「專業」與「普及」,中心既重視提供平台給專門學者交流意見,也注重中華文化在民間的推廣。中心以半年刊的形式出版《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通訊》,融合了傳統與創新,並以標誌性的新穎設計來推廣中國文化、文學及歷史。通過可持續的設計理念,如使用環保紙張和頁數控制,力求將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此外,每期《通訊》也涵蓋不同的中華文化議題,其豐富的內容不但具有本地相關性,對全球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中心作為BDA 品牌大獎2025參選品牌之一,經過兩輪評審,最終獲「最佳品牌形象大獎」,是次獲獎是對中心推廣中華文化、文化教育、學術交流和社區參與方面的成就的認可。
 
都大講座《明報》報導:〈「一部作品是由無數失敗煉成的」——小說家黃碧雲談失敗〉講座側記
本年2月6日,著名香港作家黃碧雲女士受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創意藝術學系及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的邀請,到校擔任專題講座主講,以「一部作品是由無數失敗煉成」為題,向在校師生分享其創作經歷。講座由創意藝術學系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榮譽文學士課程主任羅展鳯博士主持及對談。黃碧雲回顧自己的創作生涯,提到早期作品的艱辛及如何突破困境,並探討文學與時代的關係。她認為創作是一個不斷面對失敗的過程,而創作者需要勇氣面對失敗,並從中尋找突破。講座中,她還分享了對文學的熱愛及其對生命的深刻反思,鼓勵年輕人勇於追求夢想,接受失敗作為成長的一部分。
黃碧雲女士文風多變,其作品多年來屢獲港台文學大獎,著有小說集《其後》、《溫柔與暴列》、《烈女圖》、《七種靜默》、《媚行者》、《無愛紀》、《血卡門》、《沉默。暗啞。微小。》、《末日酒店》、《烈佬傳》、《微喜重行》、《盧麒之死》;散文集《揚眉女子》、《我們如此很好》、《後殖民誌》等。文學創作以外,黃碧雲也喜愛藝術、繪畫、舞蹈,還修讀數學。是次講座由《明報》撰寫講座側記,刊登於《星期日文學》版,詳細內容見下圖。
經《明報》(2025年2月23日見報) 同意下轉載,《明報》保留所有權利。
 
華文創意寫作英文新書“Chinese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 Theory, Pedagogy and Practice”出版
本書由梁慕靈博士主編,主要探討全球視野下的華文創意寫作的趨勢與發展。內容涵蓋了華文創意寫作的理論研究、香港都會大學創意寫作教學分析、跨媒體實踐、詩性思考及療愈寫作的討論。此外,本書更加入海外聲音,通過訪談來拓展華文創意寫作的發展視野。除了展現創意寫作的多樣性,各位學者專家也兼具理論視野與實踐意識,以不同角度來探索華文創意寫作的現在與未來。
更多關於本書資訊,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07/978-981-97-3759-8
 
著名小說家黎紫書到訪本校,分享寶貴創作經驗
本年9月12-13日,著名馬來西亞華文小說家黎紫書女士受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創意藝術學系及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的邀請,到校訪問並參與一連串活動,與創意藝術學生分享文學創作心得。兩天活動共分為四場,專題講座之外,黎女士更與學生進行近距離對談。她從生活故事切入,向同學說明閱讀和寫作的態度,以及有關文學素材的蒐集方法,對同學未來的文字創作甚有裨益及啟發。
 
黎紫書女士多年來獲得多項文學大獎,代表作包括長篇小說《流俗地》、《告別的年代》,及多部短篇小說集及極短篇小說集《野菩薩》、《山瘟》、《簡寫》、《無巧不成書》、《余生:黎紫書微型小說自選集》等。是次訪港,黎女士除了在都大進行創作分享外,更接受《明報》「名家學堂」專訪,報導她是次訪問都大並參與創意藝術學系及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的活動與交流。專訪「觀察表象 洞悉內情——黎紫書」已刊登於《明報》第729期,詳細內容見下圖。

經《明報》(2024年10月25日見報) 同意下轉載,《明報》保留所有權利。
 
《經學研究的傳統與新變》出版
本書由李洛旻博士主編。2022年12月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成功舉辦第一屆「經學的傳統與新變」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際知名的中國經學研究者參會發表論文。蒙田家炳基金會的支持,本書輯集並出版與會學者及當代其他青年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立足於當代視野下思考如何承傳傳統,繼往開來,尋求突破,為中國經典研究翻一新章。本書共輯錄15篇精選文章,匯集「中港台日美」各地經學的權威與新秀,內容涵蓋《詩》《書》《禮》《易》《春秋》等經典,從版本考證到新解詮釋,深入解析經學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展現當代經學研究的獨特魅力。
本書已於2024年8月正式出版。更多關於本書資訊,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store.showwe.tw/books.aspx?b=144164&fbclid=IwY2xjawGRUkNleHRuA2FlbQIxMAABHX2N4alw5DHuu4eE2DtS1Epha54X4mk1qxE3YUUewfmiHMpJkZhtmIsOuw_aem_x0WjVDyg2HEYAO98eNX7XQ
 
都大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再獲國家級全國高校美育改革創新優秀一等獎殊榮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中心)在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再次脫穎而出,榮獲「高校美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一等獎」,是中心連續第二屆獲此殊榮,而都大亦是香港唯一一所獲此殊獎的高等院校。

此次獲獎的案例名為《藝術、創新、中國文化教育》,總結了中心多年來將創新元素融入中國文化教育,並以多元藝術形式傳播的成果。案例介紹了四個重點項目:「中華禮儀動畫化」將傳統禮儀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形式呈現,使年輕人更易理解和接受;「廣播劇 X 中華文化」利用聲音將中華文化故事轉化為引人入勝的廣播劇;「品德教育動畫協作計劃」,透過與本地學校合作,創作動畫短片來傳遞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漢代文物有段古」則結合AR技術,讓參與者透過互動方式深入了解漢代文物的歷史和文化意義。這些項目充分展示了中心在文化推廣與藝術創作結合方面的創新成就,為傳統文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是中國最高規格的國家級藝術盛典,每三年舉辦一屆。第七屆展演活動由國家教育部及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以「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為主題,於6月12日至18日在湖北襄陽舉行。

中心主任梁慕靈博士表示:「中心是繼上一屆後第二次獲得這個獎項,是次得獎案例更包含中心與救世軍田家炳學校合作的『品德達人影像化計劃』,足證中心向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各個層面間推廣中華文化的成效。中心同時感謝田家炳基金會一直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心成員,包括李洛旻博士,以及麥盛豐、劉文英、余孝力、龔倩怡、黃瀞慜、楊詠詩、曾令怡、梁穎賢、黃淑鳴等同事的努力。未來,中心和創意藝術學系將以展演活動為契機,持續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和美育教育。」

中心成立於2015年,獲田家炳基金會支持,多年來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宗旨。是次獲獎不僅肯定了中心在中華文化普及教育方面的努力,也彰顯了都大在培育學生創意思維和藝術素養方面的成就。未來,中心將繼續秉持「藝術、創新、中國文化教育」的理念,致力培育具備藝術修養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為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開創更多可能性。

在今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除中心榮獲一等獎外,都大創意藝術學系學生也有出色表現,分別獲得攝影一等獎、繪畫二等獎和微電影二等獎,充分體現了都大在創意藝術培育方面的成果。<詳情>
 
Newly Released Book Volumn on Chinese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
Edited by Dr. Rebecca Leung Mo-Ling, Chinese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 is a book that introduces Chinese creative writing to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considering various aspects of literary and creative theories in research in Chinese writing. It covers recent trends such as cross-media practices, pedagogy in creative writing in China, Taiwan and Hong Kong, specifically, and looks at how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brings new interpretations to creative writing within a global context.
For more information of the book, visit:
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07/978-981-99-0931-5
《華文創意寫作與跨媒體實踐》出版
本書特色
  ★二十位亞太地區文學工作者、學者、藝術家及資深媒體從業者以自身經驗,共同探討華文創意寫作課程的設計、實踐及跨媒體之可能。
  ★透過不同領域的經驗分享與實例分析,促進華文創意寫作學科的推廣與發展,顯示出媒體時代下華文創作的生命力。
新媒體的誕生,縮短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
  如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脫穎而出?
  創意寫作跟過去的傳統寫作模式不同,不再只是作者的個人活動,而是一種群體參與和協調的交流方式。作者在新媒體時代獲得了空前的自由,他們通過各種網路途徑與讀者建立聯繫,以達到快速發佈、迅速傳播、及時回饋的交流效果;而讀者面對海量資訊,逐漸傾向選擇具有優質內容的產品,對於創意也有更高的要求。同時,融合各種感官體驗的文字書寫因其獨特性和創意亦愈來愈受關注和青睞。
  華文創意寫作學科在課題選擇、理論建構、研究方法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均有巨大的研究價值和實踐空間。本書收錄「第一屆華文創意寫作與跨媒體實踐國際研討會」中二十篇優秀論文,作者群包括王美棋、何嘉俊、吳美筠、吳麗嬋、李洛旻、邵棟、唐梓彬、孫慧欣、馬世豪、梁德華、梁慕靈、陳康濤、陳煒舜、陳曙光、黃納禧、劉文英、黎必信、戰玉冰、蕭欣浩與鄺文峯,以其學者、詩人、作家、藝術家或資深媒體從業者的身分,共同探討華文創意寫作學科在大學和中學的課程設計及實踐回饋,以不同媒介的創意文本為例,分析文學及新媒體時代文化產業的挑戰和機遇,以及當中國古典文化作為再創作資源時,其對當代華文創作的影響與啟示。期望透過經驗分享,能為華文創意寫作學科的推廣和發展做出貢獻,並顯示出媒體時代下華文創作的生命力。
訂購連結:
秀威書店:
https://store.showwe.tw/books.aspx?b=136708
國家書店: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4780?sloc=main
誠品線上: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57022682242239004
【繪本《禮貓傳》正式出版!】
柑仔:「肚餓啦,去找食物吧!咦?這戶人家正在做什麼?」周代流浪小貓柑仔一次尋找食物的經歷,學懂了各種有趣的飲食禮儀,該牠成為萬貓景仰的「禮貓」。
由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編《禮貓傳:周代飲食禮儀》繪本於今年三月正式出版。繪本由本校創意藝術學系學生狄巧兒、許奕敏、蔡欣桐和吳嘉希繪製,借著周代流浪貓柑仔找尋食物的故事和奇遇,介紹了形形式式的周代飲食禮儀,生動地還原了古代飲食實況。隨書附送的DVD一併收錄五則中華禮儀動畫,與繪本內容相輔相成,讀者能夠輕鬆了解禮儀的傳統和現代的應用。
本書由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現已在各大平台和書店上架。
訂購連結:
秀威書店:
https://store.showwe.tw/books.aspx?b=135187
國家書店: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7956
誠品線上: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32352682135736009
*本書為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與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合作「中華禮儀動畫化」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