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零距離》: 公大人

校友 聯絡及支援 校友零距離 前期通訊 2021年7月號 《校友零距離》: 公大人

八十年代投身資訊科技工作的陳家豪(Emil),自1994年起任職德資銀行亞太區管理層,及後更晉升至該行首席副總裁,擁有豐富資訊科技和銀行行政經驗。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全球經濟,該行隨之撤出香港,然而這股巨浪未將Emil的事業推倒,反而造就他轉攻新領域:「當時摸索前路,掙扎過應否停留於銀行界。」仔細思量後他決定成立公司,以自己的人脈和經驗,為創業者提供顧問服務和舉辦不同的初創比賽。

扶植初創人才

Emil指出:「不少年輕創業者有上佳的創意,目光卻狹窄,開發的項目往往過於本地化,未考慮其他地區的可行性,造成融資困難。」他認為成敗關鍵還包括人才、時機和面對失敗的心態。首先,創業者切忌孤軍作戰,最好與志同道合,能甘苦與共的戰友共組團隊,一起奮鬥 。其次是掌握時機,項目過早推出或令投資者未能預見可帶來的收益,過遲則可能被人捷足先登。「最後,創業者要有毋懼失敗的心態,才能勇往直前,亦要懂得從失敗中吸收經驗,避免重蹈覆轍。」

憑著其人脈、知名度及對創業的洞察力,Emil吸引不少初創者向他叩門請教,生意不俗。其後他更參與不同公職,以回饋社會的心態為初創者穿針引線,助他們實現創業夢。2019年他義務擔任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資訊科技初創企業獎」的首席評審,一手一腳聯繫業界精英參與其中。現時他是數碼港企業發展顧問組成員及師友計劃的導師,為數碼港及初創企業提供義務顧問服務及指導,多方面培育創科新一代,推動創科發展。

推動金融科技發展

深信金融科技能為整體經濟帶來龐大力量,Emil近年亦聚焦於發展金融科技的初創公司。「早於2010年金融科技尚未在港大熱時,我協助內地公司於歐美等股票市場上市,看到本地在這方面落後於海外市場。其後我在內地教授電子商貿課程,接觸內地新經濟後大開眼界,深受啟發,開始反思香港作為東、西方橋樑的角色。」他慨歎香港的政策和監管機構趕不上時代發展,再不發力追趕,地位必會被人取代。於是他四出到各大論壇宣揚金融科技,亦為多間高等院校及專業機構編寫和教授金融科技相關課程,現為香港城市大學EMBA特約教授。

裝備自己 捕捉時機

1990年,Emil在銀行努力為事業拼博,同時開始在本校進修應用電腦學學士課程。「期間我女兒出世,可謂家庭事業兩忙。堅持和毅力,真的缺一不可,我前後用了14年時間去完成課程。」Emil終於在2004年畢業,為日後走得更遠鋪路,「公大不僅為我提供機會,也為未來進修提供基礎。」其後他還取得美國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正修讀中國南昌大學的博士課程,專研區域經濟。他由衷地說:「沒有公大,就沒有今天的我!」

對於有意在金融科技領域嘗試創業的校友,Emil建議可特別留意數字人民幣的發展,他指出若中央政府全面推行這種新貨幣,將大大影響全球經濟活動模式,屆時將是創科人才開發相關項目的絕佳時機。「好好裝備自己,充分掌握形勢,屆時便是大展創意、實現創業夢的良機。」創業的路途絕不平坦,Emil希望大家能夠保持信心,鍥而不捨地努力追求。

L_2107_ST_Email Chan Ka-ho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