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生系列第六場電影放映及映後對談分享 (2024 春季)
Film and Life Series 電影人生系列 電影人生系列第六場電影放映及映後對談分享 (2024 Spring) 2024年3月22日晚,由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人文、語言與翻譯學系主辦,文潔華教授和陳智廷博士策劃的2024年度春季「電影人生」系列,來到了第六場,即電影《雛妓》(英語:SARA)的放映。本次活動非常榮幸邀請到邱禮濤導演與主持人文潔華教授和陳智廷博士進行對談,一起向都大師生分享有關電影製作、電影與社會議題、以及電影與人生之間的聯繫。 《雛妓》於2015年在港澳台及新加坡上映,電影由導演邱禮濤執導、杜汶澤監製,蔡卓妍和任達華擔任主演,與觀眾共同討論關於社會與生活、情感與道德等關係的話題。陳智廷老師在開場詞中,重點介紹了邱禮濤導演及其傑出作品;郁旭映博士代鄺志良院長致辭時表示,電影在教學和研究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電影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還起了連結社區中的不同群體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這個孤獨的時代,更是維繫著人與人、同學與同學、同學與老師之間的情感,給予了社會融合和情感共鳴的獨特空間。 文傑華教授首先談到導演的作品風格和創作理念,並探討電影的分級制度是否會對創作有所影響。邱導演表示,分級制度是要遵守的條例和規則,但他的創作仍然是以作品的表現和觀眾的接受作為首要考量。邱導演強調了故事情節的重要性,認為角色之間的聯繫應該是自然而不是強加的,並分享了故事情節和角色發展的之間自然而然、相輔相成的關係。 陳智廷博士聊起了《雛妓》緣起與敘事角度的問題,並與導演其他作品相聯繫,如《等候董建華發落》(2001)、《拆彈專家》系列、《掃毒》系列等電影。邱導演認為,對於電影來說,平衡輿論、社會介入和批評都是重要環節。《雛妓》亦有談到廣義的教育、社會販賣等問題,而不同時代下不同事情的發生,都會有新的意義。陳博士提出導演的在敘事手法上的特別之處,例如時間的跳躍性和錯綜複雜的結構。邱導演認為敘事作為一種講故事的方式,如果是順時序編連事實會稍顯沉悶,他更希望觀眾可以被吸引,並讓故事以更加有趣的方式被觀眾接受。 提到音樂和電影之間的關係,邱導演特別說道,他從小就對音樂情有獨鍾,以及選擇《que sera sera》作為電影主題曲的意義。邱導演解釋了「SARA」背後的文化內涵,從西班牙文的「公主」到印度文的「靈魂」,再到穆斯林文化中的「純潔」,這些都是與電影主題以及角色非常相關的元素。 在與觀眾對話環節中,觀眾們也提出了許多深入的問題,涉及到角色塑造、電影剪輯、音樂選擇等等方面。導演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詳細解答,有商業的考慮、也有想與觀眾一同尋找答案的心態。還有觀眾提出了對未來作品的期待,導演也表示將繼續努力創作,並期待觀眾的支持與反饋。有觀眾注意到邱導演高度的創作熱情,邱導演回答說,最重要的是喜歡、喜歡拍電影,其次就是行動力,不要等待機會就立刻行動。 最後,邱導演分享了自己保持高效工作的重點,就在於用心和耐心,他在拍戲的過程中會時刻保持謙遜,在片場會親力親為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演員,例如發現問題立刻行動、與群眾演員對談關心每個人的狀態等等。邱導演亦鼓勵大家,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都要學會保持動力、尋找動力,時刻以謙遜的姿態去面對不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