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零距離》: 公大人

校友 聯絡及支援 校友零距離 前期通訊 2019年11月號 《校友零距離》: 公大人

在世界某些角落,安穩似是遙不可及,有人因天災人禍而流離失所,有人受病患困擾但缺乏醫療支援。曾當手術室護士多年的黃傑(Brian),兩度以海外醫療義工身份前赴孟加拉,在災區醫院的急症外科手術室救助緬甸若開邦人道危機中的平民。

2005年,本想修讀體育課程的Brian失意於大學聯招,卻在機緣巧合下看到本校的護理學課程概覽,從此踏上護理之路。畢業後,Brian不在一般病房當護士,而是在分秒必爭的手術室工作;遇上手術中的突發情況,搶救垂危性命,充滿挑戰。每天一輪衝鋒陷陣後,總記起學院前院長李國麟教授的話:每天醒來,問問自己為何要當護士。「這句話經常提醒我的工作方向。」

災區內 救助苦難一羣

Brian一直希望以其專業幫助有需要的人,在學時已萌生參與海外醫療義務工作的念頭,直至20172018年,他隨香港紅十字會遠赴孟加拉東南部、接壤緬甸若開邦地區的科克斯巴扎爾災區醫院擔任手術室護士,為大量逃難的平民提供支援。逗留一個月期間,每天都是新挑戰:「香港的醫療設備完善,剖腹產子手術就用上三、四十種儀器;但在當地,我們僅有八件工具可用,並只有外科醫生、手術室護士和麻醉科醫生共三人處理各類型的手術。」資源緊絀下,最受考驗的是醫護人員的基本功夫和應變能力,Brian慶幸公開大學為他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記得有次胸腔引流裝置缺貨,唯有憑從前所學,以水瓶、膠喉及膠紙等自製一套應急的臨時裝置。」

災區手術室內充滿無奈,但又充滿希望。「有天手術室同時接收了胎兒心跳停頓的孕婦和一名病危的小童,礙於手術儀器不足,我們只能救一個,必須作出抉擇。」一番思想掙扎、一輪急救後,最終成功救回母嬰。「同日連續處理了七名嬰孩夭折個案,他是唯一生存下來的,所以至今難忘。」

病房外 分享專業知識

現時Brian任職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及義工事務部,主理急救服務發展、調派及急救員持續培訓等的工作。即使退下前線護士工作,但他仍樂於分享自己的醫護和義工體驗,包括於本地及海外醫療隊伍義務教授災難救援及急救知識。未來再有參與海外義務人道救援工作的機會,他必再次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