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零距離》: 人物誌

校友 聯絡及支援 校友零距離 前期通訊 2022年3月號 《校友零距離》: 人物誌

現年73歲的何奇燄(Clint),2007年取得本校中國人文學科榮譽文學士,當時他仍任職地盤。畢業後他轉修藝術,先後獲藝術學士及碩士學位,現修讀哲學碩士課程。Clint鍥而不捨的求知精神,把生命旅途上風馬牛不相及的各個路標連結,構築不一樣的第二人生。

知識世界天地遼闊

Clint十歲前未接受過正規教育,僅在私塾習古文,即使後來入讀常規學校,但成績欠佳,勉強完成中三便投身社會。他在不同基層崗位打滾,輾轉在地盤工作,當過雜工、做測量的「蛇仔」和負責平水的「墨斗」,一做便三十年。地盤同事間向來没有進修的文化,Clint卻在年近五十時開始了漫長的進修之旅。「早年見兒時的同學上大學已相當羡慕,當時我婚姻觸礁,每晚都到酒吧借酒澆愁,但自知長此下去不是辦法,就另覓方法消磨時間。」拋下書本多年,卻很快適應讀書生活,主要因為心態自在。Clint風趣地比喻:「像去酒吧飲酒,是最經濟的娛樂!」後來他逐漸讀出興趣,甚至放棄加班減少收入,放工後立即趕回校上課,休假日更晨昏駐守圖書館,並以取得榮譽學位為目標。

L_Profile_Clint Ho_1_edited-01
L_202203_Profile_2

他感激導師們的諄諄善誘,讓他增長知識,更啟發人生。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一科讀到先秦諸子經典,對他影響尤深:「人應各盡所長,能讀到大學,我就要活好之後的人生!」他慢慢改變過去只求掙錢享樂的目標,「同事笑我傻,讀些不賺錢的科目!從前我是隻井底蛙,只想喝着啤酒享受舒適的生活,求學雖然辛苦,不過看到更遼闊的世界。」他變得積極,更與同學創立人文社會科學院同學會,互相砥礪求進。

藝術窗外晴空無盡

本校的課程就像開啟了Clint的智慧之門。畢業後他繼續進修英文,期間偶見香港藝術學院招生,很感興趣,就從基礎的文憑課程開始。起初讀來吃力,他卻從未言退,下過一番苦功後,終於找到自己的方向,並緊接修讀學位課程,主攻繪畫:「我小心下每一個決定,選定了,就堅持到底。」

L_202203_Profile_3

他早期的畫風抽象,着色深沉,反映當時的憤世心情。慢慢激情降溫,畢業作風格正面明朗,以建築為題,內藏個人的歷程與感觸:1953年遭逢石硤尾大火,他隨家人屈身於路旁蓋搭的帆布陋居,視周遭華廈如聖殿。「從小到大最希望擁有一層樓,之後長期從事建築,自然從中取材。」他透過窗戶、玻璃的反射特質表現人的表裡不一,以至人際關係;因從事測量,對立體圖像較敏感,畫作更結合實物裝置,平面立體互見。他坦言:「藝術創作重視資料搜集及批判思考,在公大(現都會大學)我學懂通過搜集資料、分析、判斷來解決問題,對創作起間接幫助。」人生上半場看來互不相干的歷程,經過融會貫通一一扣連。

澳洲習畫中外交流

2017年修畢藝術學士課程,更獲頒獎學金,Clint決定退休,並遠赴澳洲進修。他先修讀一年英文,再完成兩年藝術碩士課程,期間繼續探索建築主題,並於大學校園取材:「作品風格轉向平淡,舒服耐看,如道家的人生觀。」他在當地樂享逍遙創作,整日長駐畫室,獲教授鼓勵拓墾創作領域,更經常與同好論畫:「藝術觀點人各有別,難得與不同國籍的同學交流,增長見識,我很享受。」

此刻正埋首哲學碩士課程的Clint,計劃用兩年作畫,然後舉辦個人畫展:「慶幸我退休後不是呆坐在老人中心,而是突破了自己的人生局限,我會繼續向前面光明的地方衝刺。」進修逾廿載,Clint人生下半場愈見豐盛,少時不知讀書為何事,現在明白是為追求知識、擴濶眼界。「文學讓我如瞎子開眼,看到這個世界;藝術令我的世界,由黑白變得色彩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