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禮.士冠禮》

《儀禮.士昏禮》

《儀禮.士冠禮》

中華日常禮儀(學校篇)

中華日常禮儀(辦公室篇)

《儀禮.士冠禮》

中華日常禮儀(學校篇)

簡介:繪本《禮貓傳》以周代飲食禮儀為主題,繪本借著周代流浪貓柑仔找尋食物的故事和奇遇,介紹了燕禮(古代貴族閒暇時飲酒之禮)、食禮(招待賓客的食宴之禮)和祭禮,以及相關飲食禮儀的基本知識,包括籩豆、祭食、三種牢禮、為賓客親設醬之禮、俎肉升載、祭禮食餕受福等。繪本中也講解了一些飲食應有的規矩,讓讀者在認識周代飲食的各方面時,也注意到食饌禮儀,並且應用在現實生活之中。周代飲食禮儀內容廣泛,本書依據《三禮》(《儀禮》、《周禮》、《禮記》)的記載進行介紹,以生動方式還原古代飲食實況。

訂購連結:

製作同學:蔡欣桐、許奕敏、狄巧兒、吳嘉希(香港都會大學創意藝術學系動畫及視覺特效課程學生)

中華日常禮儀(辦公室篇)

簡介:「日常禮儀」(辦公室篇)動畫將《禮記》中幾則日常禮儀,以「動物之林」辦公室場景來貫串。角色則分別由企鵝、四腳蛇、烏龜、大象、樹熊、小兔飾演。辦公室內,或商務企業之間的公務往來,其間禮儀亦必須講究。或比如〈曲禮上〉說「將上堂,聲必揚」,引伸之若進入他人辦公室前,必須先敲門,不得擅自進入。〈少儀〉中說「毋拔來,毋報往」就說明了準時的重要性。遲到固然非禮,比約定時間早到,也會打亂對方的原定計劃,亦屬非禮。〈玉藻〉又說:「非列采,不入公門;振絺綌,不入公門;表裘,不入公門。」在社會上參與不同場合的活動,自有不同裝束的要求。諸如此類,其實都是日常生活所了解的常識,卻又可以從禮書中找到來源,說明這些日常禮儀,古今並無二致。

製作同學:何禧陶、黃舒廷、余詠賢(香港都會大學創意藝術學系動畫及視覺特效課程學生)

中華日常禮儀(學校篇)

簡介:「日常禮儀」(學校篇)講述小玲在校園學習禮儀的小故事。小玲是一名沒有禮貌的女孩。有一天,掛在小玲書包上的古裝公主飾物突然化身成精靈,教導她日常應注重的禮儀,最後小玲成為班上的禮儀大使。在課堂上,小玲學習《禮記.曲禮上》「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學懂發問時必須起立。在校園內,小玲與同學做手工勞作,學懂了交接尖銳器物禮儀,正是《禮記.少儀》所說「凡有刺刃者,以授人則辟刃。」這則動畫所涉及的日常禮儀,是中華傳統禮儀在應用上的重要課題。

製作同學:余喬欣、余慧欣、謝敏恩(香港都會大學創意藝術學系動畫及視覺特效課程學生)

《儀禮.鄉射禮》

簡介:《儀禮.鄉射禮》記錄了周代士大夫大型射箭比賽的流程和細節,展現了古代體育精神。故事講述一個愛好槍擊遊戲的少年,性格好爭勝浮燥,凡事不肯禮讓。一天,他偶然進入了〈鄉射禮〉VR遊戲中,體驗古代射禮,透過司射及對手的引導,慢慢學懂了君子射箭應有的品格。這一則動畫以電子遊戲切入介紹〈鄉射禮〉,由玩家體驗古代射禮的意義,帶出古代射義:「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然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禮記.射義》)這個故事在現時全球電競風行的世代,應該頗具吸引力。

製作同學:梁嘉寶、霍嘉謙、吳浚豪、葉曉童(香港都會大學創意藝術學系動畫及視覺特效課程學生)

《儀禮.士昏禮》

簡介:《儀禮》的第二篇是〈士婚禮〉,記載了周代貴族子弟婚禮的完整流程。男女是人倫之基,婚禮是禮之本,因此古代的婚禮莊嚴簡樸。婚姻「六禮」,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禮節,展現男女二家在婚禮前的往來交接,禮節一絲不苟。動畫重點放在婚禮中的親迎環節。由於婚禮是人生大事,男女皆會換上比平常更隆重的服裝,稱為「攝盛」。翌日,新婦晨見舅姑一節,具有正式成婦的重要意義,也在動畫最後部份介紹。

製作同學:何漢森、黃靖怡、彭智勇、曹懿心(香港都會大學創意藝術學系動畫及視覺特效課程學生)

《儀禮.士冠禮》

簡介:《儀禮》的第一篇是〈士冠禮〉,記載了周代貴族子弟的成人禮完整流程。《儀禮.士冠禮》動畫利用了時空穿越的元素,課堂老師化身超人,帶著故事主角回到周朝觀摩周代的成人禮。動畫重點介紹了〈士冠禮〉的筮日、三次加冠、三套冠服、字冠者、見父母兄弟等環節。同學運用定格動畫(Stop Motion)的技術製作。整體分為古代和現代兩個場景,古代分鏡利用了偶動畫(Puppet Animation),現代分鏡則用了拼貼動畫(Cutout Animation)兩種截然不同的動畫技術,展示穿越時空的視覺效果。

製作同學:許奕敏、陳子欣、焦韻樂、蔡欣桐(香港都會大學創意藝術學系動畫及視覺特效課程學生)

活動詳情

活動已經結束,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