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

首頁 入學申請 Course Guide 社會心理學

本《學科指南》乃本科使用的最新版本,可作參考之用,惟部分章節在本科再開辦時或會有所修訂。

PSYC A317C

社會心理學

PSYC A317C“社會心理學”是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榮譽學士課程的科目之一,屬高級程度,學分值為20學分,修讀時間為一年。

本指南包括下列八個部分,目的是幫助你清楚了解本科的主要內容,以自學形式完成學習,並取得最佳效果。

  • 本科簡介
  • 本科宗旨
  • 本科學習成果
  • 本科教材
  • 修讀建議
  • 導修課
  • 成績評核
  • 學習進度表

這八個部分分別介紹了本科的宗旨、學習成果、教材安排、修讀建議、導修課時間安排,以及成績評核等資料。同時,還說明本科的內容結構如何互相連繫。在開始自學之前,請你細心閱讀本指南,以便對本科有更深入的了解,並依照本指南的指示,適當地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順利完成遙距學習。遙距學習有別於傳統的直接講授教育,本校會提供教材和輔導,讓你以自學形式完成學業。因此,你修讀遙距課程時,便須注意時間上的安排,克服自學時發生的種種困難,以恒心和毅力完成學業。

本科主要根據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介紹這一學科最主要的知識積累、最新理論進展和研究發現。本科不僅介紹一般的概念、理論、研究方法和最新科學成果,而且強調社會心理學是旨在理解人們是如何思考、怎樣與他人建立聯繫並對他人產生影響的一門學科,是引領人們認識自我、了解社會、理解自己與社會之間關係的一把鑰匙。本科着重展現社會心理學理論觀點和研究發現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聯,強調通過個人實際生活實踐、觀察和體驗深化對這門學科的認識與掌握。 通過把基礎研究與實踐應用結合起來,本科將激發你去探索和分析, 並促使你把社會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與日常生活有機地聯繫起來。

本科共設有以下五個部分,劃分為十七個單元。

第一部分為社會心理學概論,分兩個單元。單元一介紹什麼是社會心理學、它的發展脈絡,以及西方社會心理學和中國社會心理學狀況。單元二討論社會心理學的一般方法學路徑及主要研究方法,從而了解我們是如何研究社會心理學的。

第二部分為社會思維,主要關注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由單元三、四、五和六構成。單元三會探討我們是如何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並在世界這個舞台上展示自己。單元四探討社會心理學的一個主要領域,即態度及其形成,討論態度與行為的相互關係。單元五探討我們對不同社會群體的刻板印象,討論我們如何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進行歸因。單元六探討我們如何建構對他人與社會事件的知覺和解釋,從而形成社會信念, 討論我們如何在這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社會中對他人與社會事件進行判斷。

第三部分為社會關係,主要關注人們彼此之間是如何發生聯繫的,由單元七、八、九、十、十一構成。單元七探討我們為什麼有合群的傾向、如何與他人進行溝通,以及怎樣與他人產生關聯。單元八探討我們如何被他人吸引、怎樣在人際交往中形成友誼、如何與異性產生愛情。單元九探討我們為什麼會對他人或社會群體產生偏見,怎樣才能消除偏見。 單元十和單元十一分別探討助人行為和攻擊行為,並介紹社會心理學在這些領域上的知識積累。

第四部分為社會影響,主要關注社會力量對人們態度與社會行為的微妙影響,由單元十二、十三、十四和十五構成。單元十二探討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說服、依從和態度改變問題, 討論態度發生變化的過程和說服所發生的影響。 單元十三介紹在從眾、眾從和服從這三個相互關聯領域上的知識積累;單元十四探討團體的構成以及團體對個人行為影響。單元十五探討合作、競爭與衝突的成因,討論如何促進合作、使競爭富有建設性以及有效地解決衝突。

第五部分為社會心理學應用,主要關注社會心理學知識在健康和組織領域的應用,由單元十六和十七構成。單元十六探討健康社會心理學問題,討論行為習慣、壓力和人際關係對健康的影響。單元十七探討社會心理學在組織行為中的應用,討論工作滿意度、公民組織行為和領導行為。

本科旨在培養學員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和研究社會心理與行為的基本方法和理論取向,學會分析個人社會行為與社會屬性的關聯,以便了解自己的心態和行為與自身社會屬性的聯繫,提高行為的自覺性,增強社會適應能力。通過本科的學習,你可以了解自己心態的形成和行為發生的機制,以及自己跟別人和整個社會的關係,從而使自己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有更好的行為定向能力,使自己在適應社會的同時,可以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心理潛能,並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角色,執行自己所擔負的社會職能。

通過掌握本科的知識積累,你不僅能夠從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去觀察人、理解人,更準確地認識人們行為的意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周圍世界的關係,更好地去解釋和預測別人的行為;而且能夠提高實際工作的針對性與科學性,進而提高工作能力。本科知識不僅在具體問題的解決上對你的工作有幫助,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知識背景,它可以幫助你用新的思維方法去理解範圍廣大的社會生活,使你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行為的視角更符合社會的現實生活。

修讀本科後,你應能:

  • 闡述社會心理學的定義和研究範疇,並綜述其發展脈絡及研究方法;
  • 闡釋主要的社會思維,其中包括自我的本質、態度與行為的概念、刻板印象與歸因,以及社會信念與判斷的有關理論;
  • 論析主要的社會關係,其中包括人際溝通的基本原理、人際吸引的規則、偏見、助人行為和攻擊行為;
  • 析述主要的社會影響,其中包括說服和態度改變過程、從眾與眾從的心理機制,群體如何影響個人行為,以及合作、競爭和衝突的規律;
  • 運用以上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分析社會行為及其背後的心理形成機制;
  • 綜述社會心理學在健康領域及組織行為上的應用及研究。

本科教材包括“學科指南”、十七個“修讀單元”、“指定教科書”和“指定讀物”。通過研習這些教材,你可以系統地掌握社會心理學這一學科的基本知識、理論和分析方法。

 

學科指南

學科指南的作用是介紹本科的特點和基本內容,指導你如何修讀本科。與此同時,學科指南也提供有關導修課和成績評核的資料。

 

修讀單元

本科分五個部分共十七個修讀單元。每個修讀單元都包括學習內容、活動和測試題。以下是十七個修讀單元的名稱。

 

第一部分 社會心理學概論

單元一  社會心理學及其發展
單元二  社會心理學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社會思維

單元三  社會中的自我
單元四  態度與行為
單元五  刻板印象與歸因
單元六  社會信念與社會判斷

 

第三部分 社會關係

單元七  人際溝通與人際關係
單元八  人際吸引與親密關係
單元九  偏見
單元十  助人行為
單元十一 攻擊行為

 

第四部分 社會影響

單元十二 說服、依從與態度改變
單元十三 從眾與眾從
單元十四 團體過程
單元十五 合作、競爭與衝突

 

第五部分 社會心理學應用

單元十六 社會心理學與健康
單元十七 社會心理學與組織行為

 

指定教科書

本科採用下列教材作為指定教科書:

戴維.邁爾斯著,侯玉波等譯   (2016)《社會心理學》,第11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指定讀物

本科選擇反映社會心理學各領域的最新發表文章作為指定讀物,以補充部分單元的相關內容,讓你在本科的學習上建立更廣泛的學術背景。在各修讀單元中,有指示應在何時閱讀這些指定讀物。

 

參考書目

每個單元後均列出有關的參考書目,你可依照書目作延伸閱讀。現將主要的參考書籍臚列如下。

B.維納著、林鐘敏譯(2006)《動機和情緒的歸因理論》, 厦門:福建教育出版社。

B.維納著、張愛卿譯(2004)《責任推斷:社會行為的理論基礎》,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E.阿倫森等著、侯玉波等譯(2007)《社會心理學》,第五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R A.巴倫、D.波恩著,黃敏兒等譯( 2004)《社會心理學》,第十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S E.泰勒等著、謝曉非等譯(2004)《社會心理學》,第十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Trenholm, S著,李燕、李浦群譯(1998)《人際溝通》,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沛主編(2002)《實驗社會心理學:理論、方法、實踐》, 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王沛(2003)《刻板印象的理論與研究》,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石林(2003)《健康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原主編(2006)《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第三集:組織行為與文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杜林致(2006)《歸因與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金盛華主編(2005》《社會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阿瑟.亨.史密斯著,樂愛國、張華玉譯(2000)《中國人的性格》,香港:三聯書店。

俞國梁(2006)《社會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荊其誠主編(2006)《當代國際心理科學進展》,《第二卷: 社會與應用心理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莎倫.布雷姆等著,郭輝等譯(2005)《親密關係》(社會心理學精品譯叢),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張愛卿(2006)《當代組織行為學》,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許烺光(2005)《跨文化的自我透視》,載於楊宜音主編《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第一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20頁。

陳會昌(2005)《競爭社會:心理—文化透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菲利浦.津巴多等著,鄧羽等譯(2007)《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社會心理學精品譯叢),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喬納森.布朗著,陳浩鶯等譯(2004)《自我》(社會心理學精品譯叢),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斯科特.普勞斯著,施俊琦等譯(2004)《決策與判斷》(社會心理學精品譯叢),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黃麗莉(1999)《人際和諧與衝突:本土化的理論與研究》,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楊家忠、黃希庭(1998)《印象形成的理論模型述評》,《心理學動態》,6(1),8–13頁。

楊國樞等主編(200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冊,第13版,博雅華人本土心理學叢書,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翟學偉(2001)《中國人行動的邏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劉永芳(1998)《歸因理論及其應用》,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樂國安主編(2004)《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社會心理學新進展》,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樂國安主編(2004)《中國社會心理學研究進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蘇彥捷、高鵬(2004)《親密關係中的日常衝突及其解決》,《應用心理學》,10(2): 37–42頁。

Ajzen, I and Fishbein, M (2000) `Attitudes and the attitude- behavior relation: reasoned and automatic processes´in Stroebe, W and Hewstone, M (eds) European Re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 London: John Wiley & Sons, 1–33.

Babbie, E (2001)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th edn,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Cialdini, R B and Trost, M R (1998) `Social influence: social norms, conformity, and compliance´in Gilbert, D, Fiske, S T and Lindzey, G (eds)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4th edn, New York: McGraw-Hall, vol. II, 151–192.

Dovidio, J F, Piliavin, J A, Schroeder, D A and Penner, L A (2006)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rosocial Behavior,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Geen, R G (1998) `Aggression and antisocial behavior´in Gilbert, D, Fiske, S T and Lindzey, G (eds)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4th edn, New York: McGraw-Hall, vol. II, 282-317.

Guerin, B (1999) `Social behaviors as determined by different arrangements of social consequences: social loafing, social facilitation, deindividuation, and a modified social loafing´, The Psychological Record, 49: 565–578.

Liu, L (in press) Yang and Yin in communication: towards typology and logic of persuasion in China, Beijing: Diogenes.

Petty, R E and Wegener, D T (1998) `Attitude change: multiple roles for persuasion variables´in Gilbert, D, Fiske, S T and Lindzey, G (eds)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4th edn, New York: McGraw-Hall, vol. I, 323–390.

Rusbult, C E, Martz, J M and Agnew, C R (1998) `The investment model scale: measuring commitment level, satisfaction level, quality of alternatives, and investment siz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5:357–392.

Whitley, B E and Kite, M E (2005) The Psychology of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如果你是第一次以自學形式修讀都會大學的課程;或已經停學多年,很久沒有碰過書本;又或者是第一次接觸社會心理學的知識,你可能會一時間不知從何入手。但請不必擔心,都會大學提供的教材和導修課,可以幫助你逐步克服這些憂慮。當然,其中不可缺少的是你個人的努力。修讀遙距課程最大的困難是時間上的分配,你必須為本科的學習安排足夠的時間,並按照本科提供的進度修讀單元和繳交作業。本科修讀過程包括以下三個環節:

  1. 閱讀“修讀單元”及有關教科書的章節
    本科內容以“修讀單元”為主導,你需要仔細閱讀單元內容,並根據單元的指示閱讀教科書和指定讀物。
  2. 自學到一定階段時,應參加導修課
    導修課由導師主持,主要目的是提供討論的機會,讓你互相交流學習經驗和心得,以加深你對本科的理解。如果你在學習時遇到疑難,也可以在導修課上提問,由導師解答。同學間一起討論,可以盡量發揮教學互動的功能。
  3. 完成作業並留意評語
    做作業可幫助你掌握學習內容,而留意作業的評語,可幫助你了解自己在學習上的優點和缺點。

至於具體的學習步驟,可參考以下建議:

  1. 詳細閱讀“學科指南”,並參考其中的學習進度表修讀。此外,學科主任也會安排導修課時間和作業的呈交日期。請你把有關時間、地點和日期記下,並依時出席導修課和繳交作業。
  2. 修讀每一單元時,應詳細閱讀該單元的“緒言”及“導論”,以掌握該單元的內容概要。
  3. 每個修讀單元都提供了一些活動和測試題目,你必須認真完成這些活動和測試題。大部分的測試題都在單元末附有答案,但請你先嘗試自行回答,然後才核對答案。無論怎樣,你應先完成那些活動和測試題,才繼續研讀下去。
  4. 對本科中一些較複雜的概念和理論,你初時可能會感到難以理解。遇到這種情況,你需細心把課文再閱讀和思考一遍,有時做些筆記或者圖解可以幫助理解。當然,你亦可以把不明白的地方記下,在導修課或在指定時間內通過電話導修向導師求教。
  5. 本科設有六份作業,你必須依期繳交。當導師發還作業時,你應該詳細閱讀導師在作業上給你的評語,檢討作業中自己所犯的錯誤。如有疑問,可與導師聯絡。
  6. 完成最後一個單元後,便應計劃把全部學過的內容好好溫習一次,準備考試。除了要重溫修讀單元和教科書的內容外,亦應重溫你做過的作業和導師給你的評語。

 

為配合你修讀單元,本科設置十五次導修課,每次兩小時,輔導你研讀“修讀單元”、“教科書”和“指定讀物”,你可在導修課上提出問題討論,與其他學員共同研究有關題目。此外,本科設有三次講論會,每次三小時,由學科主任或有關專家主講,對本科所涉及的學術問題進行深入研討。

各修讀單元所設計的活動和測試題,都是幫助學員自我檢定是否掌握了各修讀單元的知識、理論和方法。除此以外,本科成績評核主要是通過作業和一次期終考試來進行的。評核旨在檢定你是否嚴謹和系統地掌握各修讀單元的內容,並可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

 

作業

本科共設有六份作業,本校會計算你在作業一,及餘下五份中最好成績的四份作業的分數,即總共五份作業的分數,來計算作業成績,共佔總成績的百分之五十。每份作業要求學員撰寫與修讀單元有關的文章,文章討論的主題和知識應與修讀單元的知識、理論或方法相聯繫,並要求你在回答時能聯繫個人生活或社會實踐。

 

期終考試

本科期終考試為筆答題,時間為三小時,佔學科總成績百分之五十。

期終考試出題依據各修讀單元的內容及作業,範圍涵蓋本科全部十七個修讀單元、指定教科書和指定讀物。考試的重點是評核你對本科內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經典研究和基本思維方法的掌握,及你運用本科所學知識和方法分析等有關問題的能力。

本科修讀時間為一學年,共36周。各修讀單元學習進度、作業、導修課和講論會安排如下:

 

單元單元主題學習周數成績評核導修課講論會
第一部分 社會心理學導論
社會心理學及其發展2作業一導修一講論會一
社會心理學研究方法2導修二
第二部分 社會思維
社會中的自我2作業二導修三 
態度與行為2導修四 
刻板印象與歸因2導修五 
社會信念與社會判斷2導修六 
第三部分 社會關係
人際溝通與關係2作業三導修七 
人際吸引與親密關係2導修八 
偏見2導修九 
助人行為2作業四 
十一侵犯行為2 
第四部分 社會影響
十二說服、依從與態度改變2作業五導修十講論會二
十三從眾、眾從及服從2導修十一
十四團體過程2導修十二
十五合作、競爭與衝突2導修十三
第五部分 社會心理學應用
十六社會心理學與健康3作業六導修十四 
十七社會心理學與組織行為2導修十五 
 溫習1  講論會三
 總共36六份十五次三次

劉力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倫敦經濟與政治學院哲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副系主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里德分部學術研究所和法國人文社會科學院“國際高級研究項目”研究員,並在歐洲社會心理學實驗室從事國際合作研究。現兼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中國心理學會國際學術交流工作委員會委員、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特約審稿人、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特約審稿人、Journal of Community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編委和《社會心理研究》編委。

管健,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社會心理學),畢業於南開大學,現為南開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任中國心理學會研究生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天津市社會心理學會理事、副秘書長,又為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心理科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目前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級及省部級以上課題三項,出版著作六部,參編教材二十餘部,發表核心期刊文章二十餘篇。

利用遙距教育方法自學,必須有毅力地依照指示研習,按部就班地掌握本科內容。不過,你並不是孤軍作戰的,校方會盡量為你提供支援。如果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除向導師請教外,你和同學之間亦可互相幫助。

我們希望你修讀本科後,能增進你個人對社會心理學的認識, 同時更可將理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最後,希望你在修讀過程中不只學到新的知識,更感受到進修的樂趣。在此,謹祝你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