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提議學員酌量參考以下書籍,作為補充閱讀材料。俾能對課程內一些相關的問題,有更透徹的認識。學生可按照本身的情況,自行決定閱讀與否。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重印本,1962。
陳鼓應等:《明清實學思潮史》,濟南:齊魯出版社,1989。 陳祖武:《清初學術思辨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林慶彰:《清初的群經辨偽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湯志鈞:《近代經學與政治》,北京:中華書局,1989。
郭湛波:《近代中國思想史》,香港:龍門書店,1973。
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馮契主編:《中國近代哲學史》上、下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周陽山:《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 晚清思想》,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85。
倪文遜(Joseph R. Levenson)著,劉偉等譯:《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思想》(Liang Ch'i-ch'ao and the Mind of Modern China),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論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
亓冰峰:《清末革命與君憲的爭論》,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6。
周策縱:《五四與現代中國》,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79。
史華滋(Vera Schwarcz)著,李國英等譯:《中國的啟蒙運動— 知識分子與五四遺產》(The Chinese Enlightenment: Intellectuals and the Legacy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of 1919),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周陽山等編:《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 自由主義》,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81。
周陽山等編:《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 民族主義》,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81。
格里德(Jerome B. Grieder)著,魯奇等譯:《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 中國革命中的自由主義(1917-1950)》(Hu Shih and the Chinese Renaissance),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86。
余英時:《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
林代昭、潘國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 從影響的傳入到傳播》,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3。
鄭家棟:《本體與方法— 從熊十力到牟宗三》,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2。
金耀基:《中國社會與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2。
許紀霖:《精神的煉獄— 文化變遷中的中國》,香港:三聯書店,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