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目錄學

首頁 入學申請 Course Guide 文獻目錄學

本《學科指南》乃本科使用的最新版本,可作參考之用,惟部分章節在本科再開辦時或會有所修訂。

CHIN 4007ACD

文獻目錄學

CHIN 4007ACD「文獻目錄學」為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開設的高級程度科目,屬於中國人文學科文學士及榮譽文學士學位課程的其中一個科目。

本科以中文為教學語言,所有單元、「指定參考資料」、學科指南、作業及考試等全用中文書寫。惟近年西方中國研究有長足的發展,故有關英文專著亦會在「參考資料」中列出。「參考資料」為附加補充,並非必讀資料,同學可因應本身能力和需要自行選擇閱讀。

本指南旨在幫助同學對本科有以下認識:

  • 本科的內容;
  • 如何有效地運用閱讀材料(包括修讀單元及「學科指南」);及
  • 本科的作業及評核形式。

本科並不以直接講授為主,而是以遙距教育形式進行,同學須透過由學院發給的教材和提供的輔導,以自學形式完成學習。對於首次修讀中國人文學科而且不習慣以自學形式進修的同學來說,可能會有不知從何入手的感覺。其實同學無須過慮,若你能按照「修讀單元」及「指定參考資料」循序漸進地研習,並充分利用本校為大家提供的導修和日間講論會,應可望在指定時間內完成本科。在開始修讀本科之前,請同學細讀本「學科指南」。

CHIN 4007ACD「文獻目錄學」為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開設的中國人文學科文學士課程的一門科目,修讀時間為一個學期,學分值為三個學分,主要講授中國古籍文獻目錄學、版本校勘學、輯佚辨偽學等相關知識。

本科旨在讓同學了解中國古代文獻的源流演變及其學術思想,並掌握其研治方法,為未來從事中國傳統學術研究奠下良好基礎。

修讀本科後,你應能:

  • 了解中國古代文獻的分類方法及特色;
  • 辨析中國古籍文獻不同版本的特色與優劣;
  • 掌握中國古籍文獻校勘、輯佚與辨偽的方法;
  • 應用文獻目錄學知識研治中國傳統學術。

本科包括五個「修讀單元」及單元內所列的「指定參考資料」,兩者均為必讀資料。單元內亦列出「參考資料」作為附加補充,同學可因應能力和需要自行決定是否閱讀。

 

修讀單元

本科每一單元均以文獻目錄學的專題作為討論對象,此五個單元分別為:

單元一 目錄學的認識

單元二 叢書及類書

單元三 地理文獻、方志及地圖

單元四 檔案

單元五 版本學、校勘學及辨偽

每個單元均包括下列內容:(1)對所屬專題作詳盡介紹、分析和討論;(2)修讀時應注意的事項;(3)各個章節的重點及修讀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4)問答題和測試題。問答題目的在幫助學生思考單元的內容,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測試題則在考查學員對基本概念的掌握,並輔導學生利用所學進行實踐,以求學以致用。

 

「指定參考資料」及「參考資料」

本科由於範圍頗為廣泛,而現時坊間並無現成及較為完備的中文教科書,故不設「指定教科書」,惟本科編撰人會因應專題所需,於每個單元後列出「指定參考資料」及「參考資料」。「指定參考資料」目的在對個別重要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故學員必須細心閱讀;而「參考資料」則為附加補充,學員可因應本身需要而自行選擇閱讀。

為方便同學有效修讀本科,建議的修讀步驟如下:

  1. 首先詳細閱讀本學科指南,並按照指南內提供之「學習進度表」按部就班地研習「修讀單元」、「指定參考資料」,然後再根據本身需要參閱「參考資料」。
  2. 研習每一單元之前,先詳細閱讀單元內的緒言,以便掌握單元的重心。
  3. 閱讀單元內每一章節後,根據所學得的知識回答章節後的問答題。
  4. 研習整個單元後,完成單元內的測試題,並據之進行複習及檢討進度。
  5. 按指定日期完成及呈交作業。
  6. 利用電話導修時間向導師討教,並依學院安排的時間出席導修及日間講論會。
  7. 收到評訖之作業後小心檢討錯誤,參考導師的評語,有疑問即向導師請教。
  8. 完成所有單元後安排時間溫習,準備考試。

為配合學員研習修讀,本科將安排四次導修課,每次兩小時,由導師負責指導。本科亦設有一次兩小時的日間講論會,由學科負責人或專家學者主持。講論會將盡量安排於週末或週日舉行。

本科成績考核的形式包括作業及期終考試。

 

作業

本科共有兩份由導師批改的作業,作業合計得分佔整科總成績百分之五十。

 

期終考試

學員於學期終須參加一次兩小時的考試。考試佔總成績百分之五十。

本科成績的計算方法如下:

 

種類分數
作業50%
期終考試50%

 

分數計算的詳細情況,請參閱本校提供的「學生手冊」。

本科研習過程為期16週。同學可以參考以下進度表自行安排學習時間:

 

單元名稱週數成績考核
目錄學的認識3 
叢書及類書4 
地理文獻、方志及地圖3作業一
檔案2 
版本學、校勘學及辨偽4作業二
 合計:16週2份作業

 

上述時間表僅供參考,同學可自行根據個人需要作適當調整。同學只要按部就班,當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孟昭晉教授,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兼文獻與信息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索引學會理事、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理事。在北大主講「普通目錄學」、「書評研究」、「文化導讀」等課程,著作有《目錄學概論》、《書評概論》、《中國農業經濟文獻目錄》等書及論文多篇。

王錦貴教授,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及副系主任,中國社會科學信息學會常務理事,多年來一直從事信息管理研究及教學,著有《中國歷史文獻目錄學》等專著及論文多篇。

呂藝博士,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副教授兼文獻學教研室主任,主講歷史文獻目錄學、中國文學文獻目錄學等,並著有《資治通鑑今譯》、《古文觀止今譯》、《二十四史大辭典》等書及論文多篇。

陳永明博士,曾任本校講師,後負笈澳洲國立大學亞太研究學院,專攻明清思想史,並於2000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教香港大學中文學院。自1992年至今,先後發表過〈「公共空間」及「公民社會」— 北美中國社會史的辯論〉等中、英文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學術譯文三篇。

本科使用香港都會大學的「網上學習系統」為你提供額外支援。你可以通過「網上學習系統」閱覽修讀單元及取得與本科有關的最新資訊,也可以使用該系統和導師、學科主任及其他同學聯絡。有關「網上學習系統」的詳情及各項功能的使用方法,請參閱《網上學習系統用戶手冊》及學科主任發給同學的信件。

中國人文學科有悠久的歷史,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等都是傳統上自成體系的研究法,不少前輩學人都曾就此著書立說,這些學術遺產,我們應予重視。近年西方中國學有長足的發展,隨著中、西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中國研究已逐漸打破了疆域的界限,成為世界性的學科。同學在修讀本科時若能依本指南上述各項指引循序漸進地努力學習,相信在完成整個科目後,定能達至本校的要求,在學業上取得美滿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