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与香港工程师学会合办国际高峰论坛
探讨人工智能及低空经济推动创科及经济增长

新闻 都大与香港工程师学会合办国际高峰论坛探讨人工智能及低空经济推动创科及经济增长

都大与香港工程师学会合办国际高峰论坛
探讨人工智能及低空经济推动创科及经济增长

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都大与香港工程师学会合办国际高峰论坛
探讨人工智能及低空经济推动创科及经济增长

都大与香港工程师学会合办国际高峰论坛
探讨人工智能及低空经济推动创科及经济增长

分享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linkedin

由香港都会大学(都大)与香港工程师学会合办,一连两日的「香港工程师学会控制、自动化及仪器仪表分部24/25年度国际高峰论坛」今日(5月13日)开幕,云集逾200名来自香港及邻近地区工程界专家、学者及师生,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及新质生产力三大主题,探讨如何藉助人工智能及创新科技,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推动香港、粤港澳大湾区以至国家经济发展。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及都大校长林群声教授主礼论坛开幕仪式。

孙局长在致辞时说︰「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及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新兴趋势,更代表着科技进步的基础和推动经济转型的动力。这些要素正共同塑造香港的创科发展格局,为本地创科生态圈注入新动力,并加促相关产业成长。」

他强调,人工智能及机械人已被列为香港策略性科技产业,政府全力加强本地人工智能生态圈的发展,并将继续完善香港创科环境,通过推动人工智能及其他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将香港建设为国际创科中心。

都大学术副校长关清平教授致欢迎辞时表示,是次论坛的主题与都大的办学使命相互契合,致力培育具变革思维的专业人才和研究人员,共同构建未来。他说:「都大一直致力促进控制、自动化及仪器仪表领域的创新及卓越,这些对推动香港的创科发展具重要意义。都大最近获教育局最新一轮『自资专上教育提升及启动补助金计划』资助,将于明年开办全新『机器人和自动化工程荣誉应用理学士』本科课程,将培育新一代的机器人及自动化人才,为香港以至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论坛筹备委员会主席、都大科技学院建筑与质量管理系主任及副教授李至冲博士工程师指出,论坛旨在汇聚工程界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的潜力。他说:「透过促进专业知识交流,我们希望开展创新方案,加速香港和大湾区的创科发展和经济增长。」

论坛邀请了多位工程界翘楚发表专题演讲,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教授工程师、立法会议员(工程界)卢伟国博士工程师、水务署署长黄恩诺先生、机电工程署署长潘国英工程师、香港工程师学会副会长梁国尧工程师、以及英国营运工程师学会执行董事Emma Thompson女士等。都大科技学院院长王富利教授工程师也在下午环节致欢迎辞。

于活动上,多位知名业界专业人士和学者共同探讨控制、自动化及仪器仪表工程师在大湾区发展低空经济的挑战与机遇,并分别就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水表系统、智能建筑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案例。

其中,都大科技学院助理教授李立基博士便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成果。团队运用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及视觉语言模型(visual language model)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一套新的深度学习模型(deep learning model),显著提高多模态方面级的情感分析(multimodal aspect-based sentiment analysis)的准确度。多模态方面级情感分析结合文字和图像分析,已被广泛应用理解人们对服务、产品或问题特定方面的情感反应。

作为新课程「机器人和自动化工程荣誉应用理学士」的课程主任,李博士续指,都大近年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的教学和研究。他说:「新课程将装备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各种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包括智能巡逻机器人及无人机等,为本地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香港工程师学会控制、自动化及仪器仪表分部主席乐法成教授工程师在闭幕致辞中,感谢都大、香港工程师学会、赞助机构、支持单位、嘉宾、讲者、会员及参加者支持论坛,并分享真知灼见,促进交流和合作。

除了主论坛环节,为期两日的论坛亦包括考察行程,与会者将于翌日前往机电工程署和立法会参观,并与工业专员(创新及科技)葛明博士工程师会面,深入探讨如何以创新科技推动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左七)、都大校长林群声教授(右七)、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教授工程师(左四)、立法会议员(工程界)卢伟国博士工程师(左五)、水务署署长黄恩诺先生(左六)、机电工程署署长潘国英工程师(左八)、香港工程师学会副会长梁国尧工程师(右六)、香港工程师学会控制、自动化及仪器仪表分部主席乐法成教授工程师(左一)、都大科技学院院长王富利教授工程师(右五)、论坛筹备委员会主席兼都大科技学院建筑与质量管理系主任及副教授李至冲博士工程师(右一)及其他嘉宾主礼开幕仪式。

由香港都会大学(都大)与香港工程师学会合办,一连两日的「香港工程师学会控制、自动化及仪器仪表分部24/25年度国际高峰论坛」今日(5月13日)开幕,云集逾200名来自香港及邻近地区工程界专家、学者及师生,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及新质生产力三大主题,探讨如何藉助人工智能及创新科技,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推动香港、粤港澳大湾区以至国家经济发展。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及都大校长林群声教授主礼论坛开幕仪式。

孙局长在致辞时说︰「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及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新兴趋势,更代表着科技进步的基础和推动经济转型的动力。这些要素正共同塑造香港的创科发展格局,为本地创科生态圈注入新动力,并加促相关产业成长。」

他强调,人工智能及机械人已被列为香港策略性科技产业,政府全力加强本地人工智能生态圈的发展,并将继续完善香港创科环境,通过推动人工智能及其他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将香港建设为国际创科中心。

都大学术副校长关清平教授致欢迎辞时表示,是次论坛的主题与都大的办学使命相互契合,致力培育具变革思维的专业人才和研究人员,共同构建未来。他说:「都大一直致力促进控制、自动化及仪器仪表领域的创新及卓越,这些对推动香港的创科发展具重要意义。都大最近获教育局最新一轮『自资专上教育提升及启动补助金计划』资助,将于明年开办全新『机器人和自动化工程荣誉应用理学士』本科课程,将培育新一代的机器人及自动化人才,为香港以至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论坛筹备委员会主席、都大科技学院建筑与质量管理系主任及副教授李至冲博士工程师指出,论坛旨在汇聚工程界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的潜力。他说:「透过促进专业知识交流,我们希望开展创新方案,加速香港和大湾区的创科发展和经济增长。」

论坛邀请了多位工程界翘楚发表专题演讲,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教授工程师、立法会议员(工程界)卢伟国博士工程师、水务署署长黄恩诺先生、机电工程署署长潘国英工程师、香港工程师学会副会长梁国尧工程师、以及英国营运工程师学会执行董事Emma Thompson女士等。都大科技学院院长王富利教授工程师也在下午环节致欢迎辞。

于活动上,多位知名业界专业人士和学者共同探讨控制、自动化及仪器仪表工程师在大湾区发展低空经济的挑战与机遇,并分别就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水表系统、智能建筑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案例。

其中,都大科技学院助理教授李立基博士便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成果。团队运用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及视觉语言模型(visual language model)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一套新的深度学习模型(deep learning model),显著提高多模态方面级的情感分析(multimodal aspect-based sentiment analysis)的准确度。多模态方面级情感分析结合文字和图像分析,已被广泛应用理解人们对服务、产品或问题特定方面的情感反应。

作为新课程「机器人和自动化工程荣誉应用理学士」的课程主任,李博士续指,都大近年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的教学和研究。他说:「新课程将装备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各种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包括智能巡逻机器人及无人机等,为本地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香港工程师学会控制、自动化及仪器仪表分部主席乐法成教授工程师在闭幕致辞中,感谢都大、香港工程师学会、赞助机构、支持单位、嘉宾、讲者、会员及参加者支持论坛,并分享真知灼见,促进交流和合作。

除了主论坛环节,为期两日的论坛亦包括考察行程,与会者将于翌日前往机电工程署和立法会参观,并与工业专员(创新及科技)葛明博士工程师会面,深入探讨如何以创新科技推动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

相关新闻

相关主题

新闻分类

特写主题

年份

更多

登记收取我们的最新消息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to complete this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