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建立深厚社區聯繫

都大不是象牙塔,我們心繫社群,矢志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知識泉源。年內,本校便開展了一系列社區為本的活動,締結了新的伙伴關係,推出了多個合作項目,並為我們的工作取得新的支持。

Click Here
Click Here
Click Here
Click Here
Click Here

全面提升社區健康水平

都大近年致力提升學生的精神健康。2024年4月,本校與五個組織──醫療輔助隊、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善導會及香港心理衞生會,組成「同行我城」宣揚精神健康社區聯盟,將這方面的工作擴展至社區。聯盟以九龍城區為起點,旨在為居民提供便利的精神健康支援服務,並提高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尤以弱勢社群,包括長者、低收入家庭、精神復元人士和學生為主要對象。

此外,本校護理及健康學院年內舉辦了數場健康博覽」活動,提供一系列實用健康檢查服務,並安排校內專家和校外嘉賓主講健康講座。第二和第三場博覽特別宣揚防跌訊息;學院亦圍繞此主題開展其他外展活動,包括與西貢將軍澳婦女會合辦的社區健康活動,以及為逾千名成人進行個人跌倒風險評估。

都大同樣關心兒童的發展和福祉,年內投得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380萬港元的合作項目,為「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提供設計體育課程的顧問服務。該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成立,為弱勢社群的小學生提供六年免費音樂及運動教育項目。本校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將設計全面的體育課程,以培養學生對運動的興趣,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發揮潛能。

支援家庭及父母

本校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持續推動家長教育,尤其關注基層社群。除了在元朗博愛江夏圍村舉辦家長教育講座及工作坊外,學院亦向海外成功例子借鏡,推出新穎的活動,例如受芬蘭教育啟發的「STEAM社交情感學習工作坊」,促進幼兒的社交情感能力。

都大亦於2024年開展面向孕婦的「賽馬會『順孕無憂』支援計劃」,與香港心理衞生會和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合作,為孕婦及其配偶進行抑鬱症篩查。計劃為期三年,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逾2,000萬港元,預計將惠及10,800名孕婦和2,000名孕婦的配偶、家人及照顧者。本校將培訓約200名護士及2,550名護理系學生,以支持這項別具意義的計劃。

Click Here
Click Here
Click Here
Click Here
Click Here

努力進修 為重返社會作好準備

都大自創校初期,已為懲教院所的在囚人士提供教育機會; 年內, 我們再向前邁進重要一步。本校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為懲教署新成立的「立德學院」提供一年全日制應用教育文憑課程,支援在囚人士持續進修。學員完成課程後,學術程度相等於香港中學文憑試五科第2級成績。學院也為學生安排就業講座。

「都大基金」成立 各界支持更上層樓

都大是自負盈虧的大學,有賴支持者和善心人士大力捐助,因此一直致力聯繫認同本校教育使命的個人及團體,爭取他們的支持。我們於2023年9月成立「香港都會大學基金」(都大基金),由李國華博士擔任主席的顧問委員會領導,旨在增強籌款能力,並與校友、各界友好和支持者建立長期的伙伴關係。2024年3月,本校首度舉辦都大基金晚宴,與基金成員歡聚一堂,以答謝他們的支持。晚宴並設有拍賣活動,為本校的發展籌集額外資金。

Click Here
Click Here
Click Here

從服務中學習

服務學習是一種結合學習和社會服務的教育模式, 從中培養學生的關懷文化。都大不少服務學習項目都以直接幫助弱勢社群為宗旨。年內數以百計的都大學生參與了學生事務處舉辦的服務學習活動,既為自己增值,亦增強了對服務社會的承擔。

在眾多服務學習項目中,都大與扶康會合辦的「香港最佳老友」計劃配對都大學生和智障人士,讓他們成為互相支持的朋友。該計劃在運作一年後,獲扶康會頒發「分社最積極參與獎」。其他服務學習項目也得到熱烈的肯定,例如都大成員於香港青年協會「好義配」義務工作計劃獲頒義工團體年度嘉許狀,大學亦於2023年度獲民政事務局及義務工作發展局頒發「香港義工獎」下的「賽馬會眾心行善愛心學校」獎項,以表揚學生參與服務學習活動,貢獻社區。

傳授公民意識和責任

2024年4月,都大發表詳盡的《國家安全法政策聲明》,闡述本校為維護國家安全及大學同人福祉所採取的立場和行動。聲明強調都大全面承諾遵守法律及秉持專業操守,同時明確表明大學將繼續堅守學術和言論自由,並建立緊密的海外合作,在學術上力求卓越。

同月,人文社會科學院聯同九龍城民政事務處、九龍城區青年發展及公民教育委員會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社區推廣計劃」,並在啟動禮上推出全新設計的「國家安全桌遊」。桌遊其後派發予九龍城區內小學,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國家安全的理解。

加強社區國民教育

都大教與學發展處近年根據教育局提供的關鍵日期,為中、小學製作一系列國民教育短片,展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和發展。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本校年內製作了《認識我們的國家》短片系列,涵蓋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包括科技、運輸、建設、歷史、國旗、國歌和國徽、經濟發展、地理和「一帶一路」倡議,於2024年10月推出,並向全港中、小學發放,以及在《知識新天地》電視節目和都大的YouTube頻道播放,增進大眾對國家的了解。

表彰傑出人才

Click Here
Click Here
Click Here
Click Here

自創校至今35年以來,都大已建立龐大的校友群體,不少校友對社會貢獻良多。為表揚校友對社會、經濟及不同社群作出的貢獻,本校今年設立「傑出校友獎」,並於2024年6月舉行首屆「傑出校友獎」頒獎典禮及晚宴。四位得獎者(圖一)包括著名中國象棋棋手周世傑先生(右二)、資深醫護李嘉俊先生(左二)、學友社執行總監梁國成先生(右一)和立法會議員黃俊碩先生(左一),他們都是所屬專業領域的翹楚菁英、是都大學生認同和學習的榜樣。

今年的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表揚了(圖二右起)陳肇始教授鍾志平博士黃永光先生黃奕鑑先生的終身成就。陳教授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擔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的公職廣為大眾認識,她也是領先的護理科學家,被公認為公共衞生和煙草控制領域的國際權威。鍾博士是致力推動本地工業發展的著名實業家,同時熱心參與青少年發展和慈善工作。黃永光先生為信和集團副主席,積極倡導可持續發展,並推動多項與減碳、碳中和、再生能源使用和減塑相關的重大計劃。黃奕鑑先生為都大人所熟識,他以校董會成員身份竭誠服務大學多年,並於2016至2022年間擔任校董會主席,是領導大學向前發展、振翅高飛的重要人物。

除榮譽博士學位外,都大每年頒授榮譽大學院士榮銜予對社會進步有重大貢獻的人士,今年獲頒榮銜的共有四位:( 圖三左起)蔡瑩璧女士曾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及都大校董會成員, 對社會和本校貢獻良多; 鍾偉平博士是稻香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支持香港餐飲業的發展不遺餘力;杜國威先生是著名劇作家、編劇、電影和舞台劇導演,致力促進香港文化藝術的發展;(圖四熒幕)董愛麗女士是「小寶慈善基金」創辦人,給予貧困人士有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