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_0005

拓展研究 實踐知識

迎接2021年9月的重新命名,大學加緊努力促進校內研究文化,設定研究範疇。
大學現正進行的研究聚焦香港和大灣區的實際需要,而且獲得愈來愈多校外經費支持。
本章簡介本校當前一些最重要的應用研究成果。

 

更多資助 推動高質研究

隨着大學加強研究活動,研究成果質量齊升,來自不同機構的資助也持續增加。在最近一輪研究資助局(研資局)「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中,本校資助總額稱冠,17個獲批項目合共取得1,500萬港元撥款,其中四個項目更各自獲批逾百萬港元資助。當然,研資局並不是本校研究經費的唯一來源。人文社會科學院羅樂然博士的非遺研究項目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高額資助;岑俊達博士獲「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撥款,探討香港南亞裔長者的生活質素,而鄭克嵐博士也獲同一計劃大額資助,研究「成年後期的政治參與」現象。科技學院陳秉隆博士和盧凱誠博士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分別研究抗生素和微塑料對本地環境的影響。教育及語文學院王明善博士獲平等機會委員會的「研究項目資助計劃」資助,探討少數族裔學生在本地幼稚園的待遇,並啟動相關獎勵計劃。

同時,大學亦調動內部資源,為重點研究提供資金。2020年12月,本校成立大學研究委員會,專責向管理層提供有關研究發展的建議,以及評核研究基金的申請。2021年8月,本校設立「研究影響基金」,以支持策略研究領域的發展,例如購買必要設備及為教職員和學生舉辦研究活動。大學動用「質素優化措施」的資金,首三年每年向「研究影響基金」注資500萬港元,並把「小型項目基金」的資助上限提高一半,以鼓勵年資較淺的學者投入研究工作。

AR_0002

匯聚國際學者

儘管全球疫情帶來跨境限制,本校善用科技,在全年舉辦了多場大型學術會議和研討會,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當中一大亮點是護理及健康學院主辦的首屆「樂齡科技國際會議」,探討科技在照顧長者方面的應用,是香港首辦同類會議。新近成立的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亦首度舉辦大型國際會議——「房屋及人口高齡化政策國際會議:全球和中國視野」。同樣地,創意藝術學系與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合辦第一屆「華文創意寫作與跨媒體實踐國際研討會」。在電子工程與電腦學領域,本校得到裘槎基金會資助,舉辦了「量子計算與應用國際研討會」。

國際商業及管治研究所舉辦第四屆「學界業界交流研討會」,加強本校與業界的聯繫。研究所並以「超越新冠病毒:重新思考商業的未來」為題,在全年繼續舉辦一系列講座。開放及創新教育研究所針對疫情舉辦的「創新混合與靈活教學」系列研討會,比較新式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效用,內容豐富,大受歡迎,而連續第八年舉辦的「2021開放及創新教育國際會議」亦涵蓋相關主題。此外,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舉辦一系列30週年學術論壇,探討高等和持續教育的發展。

大學研究亮點

為了實踐貢獻本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使命,本校積極開展研究,其中一些重點項目在房屋政策、濕地保育和語言教學方面已帶來實質成果。2020年底,本校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在深入了解和追蹤資助居屋單位價格後,編製出「居屋公開價格指數」。有見政府近期將本港公私型房屋比例由六比四調整至七比三,指數為二手市場的居屋價格走勢提供價格指標,意義重大。針對房屋問題,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又與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合作進行研究和訪問,了解劏房住戶對政府過渡性房屋的期望和看法,並已公布首階段結果,對未來過渡性房屋的設計和興建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年內,科技學院為新成立的「大學研究設施」購置多項重要研究設備,用以研究和保護香港和大灣區的沿海濕地環境。這些專門儀器由研資局資助,對從事濕地狀況和變化的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和分析至關重要。展望未來,「大學研究設施」將為區內科學家、政府官員和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提供平台,促進彼此互動,並提供有關制定沿海濕地保育政策的實證資訊,為大灣區發展計劃下保護區內沿海濕地的目標作出貢獻。

雙語教學研究所近期完成「中文及英文學習者語料庫」研究項目。此語料庫由研資局資助,於2021年1月發布,匯集超過400萬字的英語第二語言語料庫、超過1,800萬字的中文語料庫和一個口語資料庫。語料庫可全文搜索,內含詞性標籤,對研究本港大學生在中、英學術論文中展現的語言使用習慣和模式,提供寶貴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