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專訪

校友 聯絡及支援 校友零距離 《校友零距離》: 最新通訊 校友專訪

兩年一度的「傑出校友獎」,今年首屆舉辦,得獎者周世傑、李嘉俊、梁國成及黃俊碩議員,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成就卓越,並熱心服務社會,回饋母校,獲獎乃實至名歸。6月27日舉行的頒獎典禮上,他們與出席的師友共享喜悅,誠摯的表達得獎感受,細訴在都會大學求學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矢志回報母校,啟發後學,服務社群。

把知識活用於專業領域

四位得獎者不約而同感謝都大師長的扶持,求學經歷永誌不忘。2004年,周世傑入讀本校中國人文學科文學士遙距課程,成長於兒童院舍的他銘感於心:「大學讓我有機會重拾書本,於2008年取得學位,可說沒有都大,就沒有今天的我!當中『邏輯與方法論』一科,對我在中國象棋研習上大有幫助。」他把這方面知識融入棋藝,靈活運用:「邏輯及思考方法可與棋藝結合,我重新整理複雜的弈棋理論,藉以提升思考速度,令棋藝攀上高峰。」他在比賽屢次奪魁,奠定棋藝名家地位,更獲象棋國際大師等榮譽。他創立的「思考程序」教學理論,規範了弈棋的思考模式,歷經實踐,口碑載道,所指導的學生於賽場迭創佳績。

李嘉俊於2015年獲取本校精神健康護理榮譽學士學位,現於香港醫院管理局任職資深護師。對獲獎他深感榮幸:「感謝師長的指導,推動我成為出色的護士,在研究上有所發揮,於護理專業持續邁進,更讓我重返大學任兼職講師,引領我成為稱職的老師,教導未來的醫護夥伴。」他致力完善護理服務,曾開發老人精神科新症門診預約系統,改善效率;他持續與大學同行,擔任教職外,又與大學合作開發線上教育課程,培訓安老院舍的護理助手照料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身心症狀。他感恩的說:「大學授予我知識外,又支持我開發研究,令我在護理學上有所貢獻。」

傾情投入促進社會福祉

知識增長的同時,更講求學以致用,才能夠提升自我,豐富他人。上述兩位得獎者正體現這一點,至於另外兩位,同樣熱衷公益事務,歷年不遺餘力服務社群,視「傑出校友獎」為一項使命,定然不懈奮進,建設美好社會。

梁國成為前香港籃球代表隊成員,曾執教小學,於2019年完成本校通識教育學士課程。他憶述:「透過課程學到的知識,我成立了『希望種子籃球亞洲』,給社區青少年義教籃球,讓他們通過運動建立自信。」多年來他積極從事青少年教育及培訓工作,對大學持續改善社會福祉的倡議深表認同。重視團隊力量的他,多番感謝同工,以及都大的師友:「我很珍惜知遇之恩,感謝都大的師長提點,讓我不斷學習。對於『傑出』,我會定義為:令自己不斷進步!我想把這顆心奉獻給社會服務,讓青年人學懂持續求進!」

本身為執業資深會計師的黃俊碩議員,於2021年當選立法會議員(會計界)。他先後於2016及2017年獲本校工商管理碩士及企業管治碩士學位。他欣賞大學鼓勵學子多作嘗試:「在學時,我有機會參與教務會會議,擔當遙距課程學生和大學的橋樑,從中鍛練協調工作的能力,現在作為議員,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很講求這技巧。」他參與香港醫療輔助隊服務多年,從事急救培訓:「講授知識、提升技能外,我更希望改變參加者對生命的態度,肯承擔,別人有危難時能及時施救。」上述兩件看似不相干的事,連結起來,令他體會到都會大學致力培育全人的辦學理念:「就是栽培對社會有用的人,通過教育增長知識、強化技能,並改變態度。」

憧憬繼續為社群發光熱

「傑出校友獎」肯定各人處世待人的成就,總結的同時,也啟動了新里程。他們懷抱熱誠展望未來,盡展獎項的積極意義,推進社會,燃亮他人。梁國成、周世傑身體力行,分任校友會會長及副會長,世傑由衷道:「我有更多機會組織校友參與大學的事務,定必盡心盡力服務,報謝大學一直以來給我的支持。」國成語重心長的指出,擁有會長、傑出校友兩個身份,便肩負使命,要凝聚更多校友及聯繫社會賢達,支持母校發展:「年輕人實現夢想時,常以『有着無限可能』自勉,我希望把這種積極心態放到推動校友工作上,務求做得更多。」

李家俊直言同事、同學的熱誠,推動他自強不息,持續提升做人處事的標準,給病人最好的照顧,故把獎項與眾分享:「未來我期望在護理工作上繼續貢獻,努力提升護理教學的水平,培訓更多優秀的護士,並用心從事研究,增進知識,實踐應用。」黃俊碩議員自覺平庸,雖然周遭人讚賞他在事業與公職上無分軒輊的付出,他卻認為是社會公民應有之義,未敢自詡傑出,但樂於發揮獎項背後的精神,完善社會:「感謝大學頒予我這個身份,這身份也是一項使命,我會善用這身份,協助都大在社會上更好的承傳知識、技能,改變大眾的態度。」

L_2409_AlumniStory_3

再次恭賀四位獲獎者,他們在個人專業、公益服務上的務實進取,教人敬佩,從各人誠摯的得獎感言,可預見在他們悉心推動、努力實踐下,都會大學及社會未來將展現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