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零距离》: 公大人

校友 联络及支援 校友零距离 前期通讯 2021年5月号 《校友零距离》: 公大人

「群众外包」是指征集一群人的建议、服务或资源,为一个共同目标作出贡献。大众对这个词语或许陌生,但本校电脑学学士课程毕业生陈浩轩(Nelson)和许孝谦(Himphen)在2014年已开始以此概念创建网上平台Collaction,汇集群众智慧及资源,推动社会创新。

二人相识于大学电脑学会,在观摩一个创业活动时目睹众多富创意的构思遭评审否决,从而萌生开创群众外包平台的念头。Nelson忆述:「好意念不应就此无疾而终!何不让公众参与将它实践。」两人合力构建Collaction,名称源自「collect resources, take action」,通过互联网搜集各方资源,将意念付诸行动。

行动示范群众外包

计划最初由十位成员一同起动,但当一切就绪,连办公室也租下来时,其他队友竟打退堂鼓。一心专注电脑程式设计的二人坦言:「冲击很大!」但他们仍决定顶硬上,边做边摸索,并找到以「社会创新」为方向,即是以较现有解决方案更好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来自不同阶层的人看到社会的不同痛点,然后合大众之力找出方案,共同解决。」Himphen续称:「群众外包就是将工作外判给群众处理,能加强大众对社区的归属感,由下而上改善社会。」他俩于工余开发非牟利项目,并自资营运,但自言并非有什么伟大的使命感,只想回馈社会,帮助他人,并探索资讯科技如何从中协助。七年来他们坚持关注社群,理念吸引了志同道合者陆续加入,至今团队成员已增至五人,分担外务、策划及设计等工作。

回想初期,两位IT人运作网站应付裕如,困难倒是要把新概念说个明白,吸引项目使用平台。与其等候,不如带头示范,增强说服力,Himphen打趣形容:「我们决定自制『鸡与鸡蛋』!」当时二人走访社区中心寻找合作伙伴,首个实行的是在深水埗开展以低收入家庭孩子为对象的「童心共享」项目,透过探访长者和举办换物会,让小朋友学懂关怀他人,实践「共享」。项目获传媒广泛报导,Collaction的理念得以广传。

孕育社会创新项目

其后平台成功鼓励大众将社会创新意念付诸实行,Nelson举例说,一名在德国当记者的香港女生引进当地经验,在Collaction开展「社区雪柜」项目,把获赠的雪柜放于深水埗一公众地点,倡导食物共享,吸引不少人参与,回响很大,「更有插画家主动义助绘画单张,一年内项目已扩展至北角、东涌等五区。」

除了发布他人的项目,Collaction也从寻常生活中发掘点子,首个原创项目「失踪人口社会试行计划」把本港失踪者信息放进合作网站的「404 Not Found」页面,动员网络群众协助寻人,项目获各方好评,连资讯科技业界也支持,给予意见改良。

项目推行或要走过迂回的路,但总有意义。Nelson说 :「失败不要紧,它记录了社会默默耕耘的人付出过的努力,这些记录或会启发他人思考,成就其他新项目。」数年来众多项目反应理想,对社会带来点滴影响,Collaction亦已成为具代表性的平台:「有别当初四处叩门,现在同路人会主动联络我们商谈合作。近年平台更加入众筹等功能,有助项目起动。」

向前发展仍不忘初心

Collaction屡获奖项嘉许,包括「2019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智慧市民(智慧共融)奬优异证书」,表扬平台以资讯科技促进社区各阶层人士参与地区事务。Nelson强调:「获奖得力于整个团队合作。」。

Collaction不仅对社会,也对这两位年青人带来正面影响,Himphen笑言:「从前我颇『㒼塞』,固执己见。项目既是让大众参与,就必须多聆听意见,这是重要的成长。」Nelson也说:「人际沟通技巧进步了!最大得益是认识了很多朋友,遇难题时能够联系不同界别人士帮忙。」二人由衷感谢启发成长的人,包括公大的老师,尤其经常接触交流的吕国辉教授。

近年Collaction尝试商业合作,现为一教育机构开展学生关爱社群项目提供管理平台:「这个属小型的商业合作,藉此逐步优化供商业应用的界面,希望进而与大型机构合作。」虽增添商业元素,但两人毋忘初衷:「将继续循社会创新、群众参与的大框架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