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零距离》: 公大人

校友 联络及支援 校友零距离 前期通讯 2019年7月号 《校友零距离》: 公大人

1994年,黄启初医生刚踏出医学院大门,投入繁重的公营医院工作,但他仍腾出时间修读本校的数学课程:「我一直对数学深感兴趣,但先要完成医科课程,然后才修读。」随后他再修毕教育硕士及经济学学士课程,并把各专科的知识与医学融会运用。

拆解医疗研究的「数据黑盒」

纠结的数字迷宫,他看出一番风景:「在数学能找到百分百准确、没偏差的结果,这是日常生活少有的,很有满足感。」他醉心医疗统计学,尤侧重验证科学论文和研究报告在数据演绎上的真确性。

他解释,这些论文和报告总包含大量数据,由量化、演绎到得出结论,常隐藏误导陷阱:「运用统计学知识打开当中的『数据黑盒』,拆解内容,有助判别结论是否属实。」尤其精神科的研究,涉及众多社会因素,必须仔细检视。他亦致力把这方面知识与医护同业分享。

L_1907_ST_Dr Wong Kai-choi-2

以人本关怀剖析心理病患

2007年取得精神科专科资历,黄医生多年来与患者同行,感受良多:「最开心见到病人成长,从拍拖、结婚至生儿育女,重投正常生活。」除了与病人建立互信关系外,也因为精神病患者的病情起落与亲友互有关连,他同时亦关顾患者的身边人,笑言自己犹如精神科的家庭医生。

精神科求诊者大多患情绪病:「跟躁郁症或精神错乱不同,情绪病患者的行为表现看似毫无异样,其实内心十分痛苦,但因为周遭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不敢主动求医。」为此他不时出席社区讲座,让社会人士正确认识精神病及精神科药物:「通过听众的提问,也让我更了解坊间的观点。」

每天留一小时给自己

在公大除了进修,黄医生亦曾当过九年统计学兼职导师。他欣赏课堂的互动气氛,兼读学生带着职场实例前来讨论,提出实质的问题:「他们甚至挑战我的观点,这是好的,让我有进步的空间和不少得着。」

公私领域工作繁重,他积极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作为精神科医生,患伤风感冒仍可戴上口罩上班,但若缺乏正能量,就必须请假。」都市人面对沉重压力,问到可有减压良方,他表示必须作息有序,常做运动,并建议每天安排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小时:「抛开工作、家庭负担,甚至智能电话,让自己平静思绪,很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