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跨越研究新里程

通过知识转移及与业界和其他学术机构合作,令研究成果造福社会,是都大引以为傲的事。今年又是研究活动蓬勃发展的一年,在政府资助、善长捐献和内部拨款的推动下,校内的研究文化更见炽热。

研资局拨款再创新高推动都大迈步往前

一如既往, 都大今年所获校外资助有增无减。在研究资助局(研资局)2024–25年度为本地自资院校提供的拨款中,本校41个研究项目合共获得3,450万港元的大额资助,金额占拨款总额四成,站稳全港最具研究规模自资院校的地位。 今年大学更首次获批「院校发展计划协作研究拨款」,资助开发一项用于检测和降解废水中抗生素的器材。鼓励教员集中于优势领域进行研究,是本校得以成功的策略。

研资局本地自资学位界别竞逐研究资助计划

汇聚最优秀人才

都大亦与其他院校进行策略协作,让研究成果走出校门。2023年11月,我们成为首间进驻深圳虚拟大学园的香港自资专上院校。大学园为成员院校提供平台进行创新研究合作,都大将在园内设立「香港都会大学深圳研究院」,辖下包括环境科学、数码健康和智慧城市三所研发中心。截至报告年度结束时,本校已在深圳租用5,000平方呎的空间作实验室之用,并成立专责小组督导有关发展工作。

在大湾区其他城巿,我们亦积极与研究领域相近的学术机构建立联系,包括与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和汕头大学开展材料科学的研究。我们也在探讨与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在中山联合设立实验室,以促进工程、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合作。

都大:实用知识的泉源

我们今年在知识转移方面往前迈进一大步。自2023年12月以来,都大的研究成果陆续取得专利。我们可授权工商界使用这些知识产权,进一步开发创新科技产品和方案,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都大研究产生的专利种类繁多,涵盖虚拟现实驾驶训练、心血管疾病诊断、锂离子电池充电状态估算以至鱼饲料成分和制造等范畴。

2024年2月,本校启动耗资5,000万港元成立的「都大初创基金」,在校内促进创业文化,鼓励学生、校友和研究人员将创新意念转化为商业方案,开展创业之旅。基金通过三层架构的创业平台,在策划、执行和加速发展阶段,提供渐进式的财务和业务发展支援。策划阶段的支援包括5,000港元的原型设计补助金、培训和工作坊,帮助开发最简可行产品和业务策略。在运行时间,基金提供高达25万港元资助,并与初创培育机构合作提供为期一年的全面支援,涵盖业务成长、专业服务和市场营销。至于加速发展阶段,有发展潜力的初创项目可获高达100万港元的投资金额。

同时,本校全资拥有的都大研究发展及顾问有限公司正积极寻求更多校外资助, 并举办创意聊天、创新咨询和催化对话等活动,让教职员、学生和企业家交流, 鼓励创新创意。

Click Here
Click Here

研究团队不断壮大

为了配合研究发展工作,都大近年致力招揽和栽培来自世界各地、积极从事研究的菁英学者,成效立竿见影。

* 根据史丹福大学研究团队的分析

粤剧研究新基地成立

都大最新的研究单位「何陈婉珍粤剧研艺中心」于2024年3月揭幕,致力弘扬及传承粤剧这种独特的本土表演艺术。中心承蒙何陈婉珍博士慷慨捐助成立,为研究、保育和推广这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珍贵且集中的资源。中心成员迅速展开工作,包括粤剧剧本翻译、网上课程和粤剧表演等。

Click Here
Click Here

都大近期重点研究项目

让厨余转废为能

浪费食物的问题在香港和全球日趋严重,科技学院助理教授陈键林博士的研究为处理和加强厨余的分解,提供有效的实际解决方案。他开发的「微流控实时监测装置」,能监测和评估不同微生物在进行「厨余和污泥共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效率;而这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气正可用于发电。此微型分析装置对废物产生的液滴的微生物活性作出反应,从而让研究人员可评估微生物的效能,并找出最有利于产生生物气的厨余与污泥比例。

评估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最理想的语言和教育模式

教育及语文学院助理教授葛浩燕博士最近完成了一项研究, 探讨粤英双语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影响。针对双语教育会窒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疑虑,她的研究发现在不同语言类型的环境中,双语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语言测试中的表现与单语者并无差异,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表现更佳。研究结果有助制定更有效的干预和复康方案,帮助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双语环境中学习。

提升塔式起重机的安全水平

科技学院建筑与质量管理系主任李至冲博士与助理教授韩洁博士带领团队开发了「基于传感器的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测与管理系统」,并在「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荣获银奖。该管理系统利用精密科技,整合了物联网、传感器、嵌入式系统、资料收集与储存,以及资料库技术,并设有一系列崭新的安全保障功能,将可改变起重机安全管理的规格。

提升土壤与农作物质量

科技学院高级讲师潘敏博士及其团队研发独特的「三合一」土壤改良配方,可改善农作物土壤的质量。同样重要的,是配方降低了土壤中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生物有效性,解决抗生素通过动物废料和污水排放到环境中,而引起的严重土壤污染问题。配方将污泥、中药渣和生物炭结合起来,证实能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同时显著减少土壤中的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

Click Here
Click Here

揭示慢性阻塞性肺病传统治疗方法的风险

在全球各地,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通常会被处方口服皮质类固醇,来控制突然恶化的病情。护理及健康学院副院长(创新与研究)谢家伟教授与英国阿斯利康药厂、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意大利费拉拉大学及英国阿伯丁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团队,推展一项重大研究,探索使用口服皮质类固醇对患者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药物构成严重的健康风险,并可导致17种其他疾病或不良健康后果。此前医学界对此药的潜在风险掌握有限,这次研究结果有望鼓励业界寻求治疗此病的替代方法。

动脉瘤研究拯救生命

护理及健康学院健康科学系主任邓伟豪教授一直致力研究腹主动脉瘤问题。腹主动脉瘤令腹部主血管变得脆弱并膨涨,可带来生命危险。为应对这种严重的医疗状况,邓教授和团队探索称为「活化转录因子3」的蛋白质所发挥的作用,该蛋白质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关键调节因子。研究提供了新线索,显示因子有潜力用作开发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新疗法,并可作为预测病情进展和结果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