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访

校友 校友专访

《浅浅岁月》在多个影展亮相,出品人谢淑芬于1997至2004年以遥距修读方式完成本校三个学士及硕士课程。制作此片,源于想透过电影捉紧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恒久保留。退休前任职律政书记,截然的电影素人,遂于2016年报读本校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的「创意电影编剧专业证书」课程,修毕后再于往后数年完成小说、实践编剧及电影制作等,以至2024年完成电影。她一再强调:「报读课程实属我的里程碑,是制作这部电影的起步点。」

由构思、实践到成真,她坦言:「这门电影课修了八年。」过程艰辛,过后感恩。期间受校友会的活动启发,驱使她联系母校,为校友举行放映及分享活动:「感谢都会大学包场放映,校长也出席,感受到大学对校友的支持。」

初试编剧 写我深情

2015年,谢淑芬的前夫过身。婚姻纵有裂痕,对方始终是自己一生最爱,热衷观影的她决定摄制电影刻印这段关系。她随即修读编剧课程,充实知识,之后加入课程讲师谭广源的工作室实习。2018年,她亦完成六万字小说作故事基础。与子女商量后,她毅然变卖楼宇,自资开戏:「拍这部片非为票房,而是要圆心愿,是一个承诺,我必定要做。」继而邀请课程客席导师吕筱华任编剧,她参与合编。

作为故事主人翁,她要求保留主骨干,但虚心的与团队优化剧情,适量加入虚构情节,如丈夫在医院失踪,女主角于街外寻回,促成他俩啖着「孖条」游电车河。她说:「我接受加一点商业元素,但不能过度。从编剧课程我学到如何创作,创作可以丰富影片,而好剧本是修改出来的。」她指课程最大特色是由业界精英授课,间接助她打开人脉网,找到专业人士协助,电影才能完成及发行公映。

缘起不灭 观众共鸣

编写自己的故事,她语重心长的说:「那心路历程是艰辛的。」涉足陌生的编剧领域,事事要学,还要再次经历那段情的喜与悲:「要写成剧本,一定要再经历,我要自行克服。」言谈间不经意忆述两口子小学时携手「出猫」的趣事,以至两地相思,对方送来一曲〈雪中情〉紧扣两颗心,道来仍一脸神往。「我对这段情是执着的,有人话拍了电影,可以放下。为何要放下呢!丈夫在我心中很重要,事件可以放下,人和感情是继续的。」英文片名「True Love, for Once in My Life」道尽其心迹:「我这一生人,真爱只有一次。」

全身投入影片,她无意给观众讲道理,而是留空间给他们体会。公映后,最大得着是听到各方的感言,既有感觉释怀,亦有备受启发,更有体会到爱与宽恕,印象尤深有观众给她共鸣的拥抱:「在戏院分享,我感谢观众支持,他们竟反过来多谢我拍了这部戏,我深受感动。」

好学不倦 充实人生

由参加编剧班、写剧本、拍摄到公映,谢淑芬传神的总结这堂课历时八年:「有一套自己的电影,是很奇妙的事,感恩过程中获得很多人帮助。」从中她持续反思,调整待人态度,磨滑了棱角:「学懂怎样与人沟通,我还要和子女相处呢!子女很支持我,这部电影成了凝聚家人的力量。」

电影如实反映,摄下她身处都大校园的场面。修课往事宛如昨天发生,道来依然雀跃:「进修所学的管理知识,提升了工作效能。我喜欢读书学习,亦很享受考试冲刺那满足感。」多年来她贯彻终身学习精神:「学习新事物,充实人生,是我的兴趣。」点算正在学习吉他、戏剧、歌唱,而配音更延续七年多,傍身刀随时用得着:「电影中有一些对白由我配的,导演特意留给我,让我参与。」

回看这段「从影」经历,她欣慰道:「由编剧班到充当学徒所学的,我全部放到剧本中,整个经验十分好。」片名「浅浅岁月」由影片团队建议,呼应女主角这段日子的经历,她诚挚分享:「通过电影记录我和丈夫的生活点滴,都是淡淡然的事,却蕴含深情。拍完电影,我好像和他再拍拖,有了第三个孩子。」浅浅的岁月,深深的情意,藉光影传承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