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 and Life Series 電影人生系列

電影人生系列 第二場電影放映及映後對談分享

10月13日,由人文社會科學院人文、語言與翻譯學系主辦、文潔華教授主持策劃的2023年度秋季「電影人生系列」,第二場電影放映及映後對談分享活動剛才舉行。是次活動邀請到知名香港影評人喬奕思女士,講述波蘭電影奇斯洛夫斯基執導的《藍白紅三部曲之藍》(1993),從對自由的主題探討,導演的東方氣質和對內在精神的探索,談到鏡頭、色彩、音樂的運用,對人生和道德困境的探尋追問等,進行了細緻的解讀、分析與精彩的評論。
自由的內涵
儘管是在歐盟成立的國際背景下在法國拍攝,故事線索貫穿影片的是作曲家Patrice關於歐洲的一首協奏曲,但導演在電影中並沒有呈現太多的政治元素。三部曲之《藍》,代表的影片主題是「自由」,然而導演沒有給出對自由明確的定義,或者進行嚴肅的政治探討,而是通過電影人物的命運,展現了自由的複雜內涵。女主角在意外事故後失去女兒和丈夫,那是她最重要的社會關係、身份連結和責任。女主角對失憶的母親說,朋友、愛情、家庭這一切都是陷阱。故事通過展現一個女人突然獲得「自由」後的痛苦,引發我們對自由的思考。失去了社會關係的束縛和責任之後,她感到自由,更感到痛苦,這是絕對自由的陷阱。導演很真實地討論了自由的本質,即自由既不是簡單的個人主義,也不是毫無牽絆的解脫,而是需要在自由與責任、個人與他人之間尋找平衡。
東方氣質
導演的作品在展現生與死的界限時是模糊的,例如影片中女主角丈夫和女兒死亡的場面、結尾母親去世的鏡頭處理、最後很多小朋友跳入游泳池等,都用隱晦含蓄的鏡頭語言,進行故事表達。這種超越生死對立的氛圍,隱約透發著東方藝術的韻味。此外,在深夜樓下,一名被襲打的男子,一層層爬樓上來,逐戶敲門;過程中,並沒有費力拍攝該男子的急迫,而是著重通過女主角的動作和表情變化,推進故事情節奏、營造緊張的氛圍。導演善於運用感性的手法和細節,用看似無關的鏡頭(如咖啡浸透方糖的過程)暗示時間流逝,同時讓觀眾再次步入女主角的內心世界。導演在拍攝時專門實驗多次,找到一塊可以慢慢滲透咖啡的方糖。這樣的細節突出了情感感受,整體氛圍普遍帶有一種東方的靈性。導演本人也非常欣賞東方思想,宣稱自己的作品非常接近東方。
畫面和音樂的運用
波蘭電影奇斯洛夫斯基的紅、白、藍三部曲各主打一個顏色,但電影中對色彩的運用非常自然,沒有強烈的視覺衝擊,但更打動人心。導演十分巧妙地用音樂來烘托氣氛和情感,女主角用手指指著樂譜上的音符,音樂就自然流瀉而出,觀眾也因此進入了女主角內心世界,體會到了她的情感。這樣簡單而有效的音樂運用手法,是電影撰寫情緒的重要方式。在畫面突然黑屏切換中,喚起觀眾進入女主角內心情緒的波動不安。導演獨特的鏡頭語言,也表現在多次女主角一人在藍色泳池游泳的鏡頭,並且和最後出現的很多小孩子跳入泳池的場景進行對比,傳達出一種由死入生的含義,表達含蓄但意味無窮。
真實人性道德選擇的追問
導演多用真實的故事片段,以及旁觀者的存在,來構建對人生的思考。如影片開始,女主角嘗試吞藥自殺最後吐出來放棄,那位努力投進玻璃樽的年邁的女士,也曾出現在三部曲其他兩部電影中。電影鏡頭也曾聚焦於女主角母親在養老院於電視機中,所看見的老年人蹦極跳落的場景。用這樣表面看上去無有所指的鏡頭,是為了表達人與人之間無法完全理解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以及困境。就如同影片的主題,人人都對自由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人人都會在自由中做不同的、不被人理解的選擇。這是真實的人性。在女主角殺老鼠的過程中,有對老鼠本身的害怕、對動物母子情的觸景生情,和對要殺死生命不忍的恐懼。殺老鼠的情節,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有不同的敘事,道德本身要依賴身處的環境,才能被具體探討。就如同我們沒有真正的確實的「自由」,所面臨的「自由」,要放在不同的環境和選擇當中進行檢視。這是導演最終所呈現的思考。
映後問答
講座後,現場觀眾進行了積極討論。有同學引述加繆和薩特的理論,想要說明導演在展現女主角人生經歷和選擇中的哲學思考。有同學試圖討論人生命運的存在;也有同學注意到女主角在前後兩次性愛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最後真正從失去家人的痛苦和自我放棄中得到解脫。喬女士回應說,這是從丟棄到撿起的過程。此外,在電影中插入看似無關的配角,例如《藍》中開頭在路邊玩玩具的男孩,代表著命運中的旁觀者,人生多由旁人的凝視定義。關於游泳池鏡頭含義的解讀,一方面是作為大面積代表「藍」的經典場景,一方面是導演為劇情轉折所做的鋪墊,標誌女主人公命運的改變。導演奇斯洛夫斯基善於從普通人的細微處境中,發掘宏大的哲學主題。同時,他採用樸實的簡潔的敘事手法,用場景的象徵內涵,而非華麗的電影技巧,讓觀眾更易感知人物的內心世界。更重要的是,他關注的不是教條說教,而是生命體驗,這也突顯了他所有電影作品中的東方思想。影評人喬女士也多次引述導演奇斯洛夫斯基的其他作品,如《無止無終》(1985)、《十誡》(1989)、《兩生花》(1991)等,這些作品貫之導演獨特的敘事風格,持續探討關注人性和道德等議題,值得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