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媽媽的鋼琴丟了》入圍第三屆金翎電影節

Department of Creative Arts 學生作品《媽媽的鋼琴丟了》入圍第三屆金翎電影節

本課程三年級學生劉澤群創作的電影《媽媽的鋼琴丟了》,成功入圍第三屆金翎電影節。兩位修讀相同課程的巫賢宇及胡世龍同時參與影片的製作,他們分別擔演主角及負責電影的配音,本校創意藝術學系助理教授邵棟博士則擔任電影劇本指導。以下是《媽媽的鋼琴丟了》導演劉澤群同學、幕後配音胡世龍同學及劇本指導老師邵棟博士的專訪。

「我唸這個(課程)不是想玩玩而已,是想投入到這裏面,我想把它做到。」——劉澤群

現在就讀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榮譽文學士三年級的劉澤群同學,他導演及編寫的短片作品《媽媽的鋼琴丟了》入圍了第三屆金翎電影節。劉澤群在執導個人作品之前,曾經為長片《浮生六日》和《那一抹藍色百褶裙》擔任剪輯,另一套剪輯作品《秦雯麗》更入圍了ATLFF美國阿特蘭大電影節。

《媽媽的鋼琴丟了》講述的是一個青少年成長的故事,主角自年幼開始,便在媽媽的強迫之下學習鋼琴,要參加大大小小各種不同的比賽。可惜,主角在一次車禍之下,他的手受傷了,也不能再彈琴了,成年後的主角回想起來這段往事,仍然有像虧欠了媽媽的感覺。故事充滿了主角在成長路上揮之不去的傷痛與愧疚,讓整齣短片的電影畫面和主角的畫外音讀白都呈現得很壓抑,盡顯了劉澤群對生命的關懷和細膩。

從基礎學習創作 

劉澤群回想起在大一時修讀過的科目,例如「電影藝術概論」及「寫作概論」,都為他在電影創作的路上打好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特別是在「寫作概論」的課堂上,他認識到了邵棟老師。「在邵棟老師的課堂裏,我們都可以很自由的創作,特別是在期末功課是要做一個改編村上春樹《燒倉房》的作業,村上春樹的作品描述手法非常隱晦,線索給得非常巧妙,讀者用心留意的話一定發現到故事的懸疑之處。所以我這次的電影都用了這種隱晦的手法,因為我覺得直白或太明顯的說出來,反而讓大家一下就知道,不能引導觀眾思考電影背後的意義。我希望觀眾可以藉由這種隱晦手法體會到主角的情況。」

可是,仍然在學習過程的劉澤群,在創作好第一稿的劇本之後,覺得當中的對白有些生硬,就冒昧找了邵棟老師擔任他的劇本指導。邵棟老師稱讚劉澤群的劇本在初期階段就已經相當完整,只要協調一下劇本對白的用字,讓對白更貼近口語化,就可以讓劇本變得更自然。同時,擔任是次作品幕後配音的胡世龍同學,都讚賞劉澤群的讀白用字在情緒表達上處理得相當漂亮,讓胡世龍在聲演成長後的主角時,很輕易就找到了角色情緒變化的位置。

胡世龍是劉澤群在大一時認識的同學,雖然在過去兩年因為疫情關係,二人聚少離多,但當劉澤群在內地籌備參展作品時,仍然不忘身在香港的好友胡世龍。劉澤群說:「這次也找了他做幕後配音,是因為覺得他聲音特別好聽。基本上主角的聲音都是他配的。因為這次的作品其實是一段成年後的回憶,所以想用一個比較成熟的聲音來表達。」兩位好友為了能夠跨地合作,胡世龍就算手上沒有完善的錄音配備,都用智能手機錄了好幾次讀白讓劉澤群挑選,劉澤群再用後製軟件改善錄音的音質,務求讓胡世龍的聲音可以在他的作品出現。

志同道合 邁向理想

胡世龍談起與劉澤群的相識之初,就覺得劉澤群是一個很有行動力的人。「當時我認識他的時候,他說我唸這個(課程)不是想玩玩而已,是想投入到這裏面,我想把它做到。我也非常認同他,這就是我們共同的點。」劉澤群在這兩年之間,除了專心課業之外,也努力參加了不同的比賽和跟業界相關的團體交流,讓自己的作品和能力得到了專業的認同。劉澤群認為電影不是個人的工作,是群體的合作,與人交流才能得出不同的火花,所以他覺得胡世龍說話也很有意思,常常一起討論如何製作電影,還結伴一起看電影《小丑》(Joker),事後談論電影的人物設計和劇情安排都談了好幾天。

同樣喜歡電影的二人在學校遇見,但大家都來自不相同的生活環境,他們對創作的看法都不太相似。面對不同,劉澤群說:「不同反而會幫助到我們創作。」胡世龍分享自己過去三年的學習經歷時,也提到課程之中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發現彼此觀察事情的角度和表達方法都各有風格,讓他在創作的時候,也開闊了自己的看法。

二人談到還有兩年的學習時間,他們都期望會有更多合作的機會。「在大三的時候,會有一個科目叫『錄像攝製工作坊: 劇情短片』,我們需要分組拍攝故事電影,到時候我想我們會繼續合作的。」劉澤群對於未來的想法相當堅定,甚至打算畢業之後會繼續留在電影業界繼續發展。「我想做電影,不想要放棄自己最熱愛的剪輯工作。而且,我想跟不同的學校和團體交流,把自己的技術做到極致,也期望未來可以成立一個剪接工作室,讓自己能夠一直的創作下去。」

最近,劉澤群同學和胡世龍同學都為了得到更多的製作經驗,各自參加了一個香港的公開短片比賽,他們找了身邊的同學組成了不同的拍攝隊伍。他們將會從設計劇本和計劃製作日程開始,再跟學校申請拍攝器材去完成這一次的比賽。他們都希望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技術,可以在學校之外的地方得到更多的實踐,向自己的理想更靠近一步。